徐康宁:中国不可能成功推行房产税
几年前上海和重庆就开始房地产税的试点工作,到现在尚未看出明显的经验。官方地门说还要扩大试点工作,但如果不事先理出一个头绪,没有科学设计在先,在中国成功地推行房地产税还是一件困难的事。
美国是普遍实行房地产税的国家,房地产税已经成了对财产课税的一种基本形式,民众也普遍接受。这次利用在美的短暂访问,乘着应邀到学生和朋友家做客的机会,顺便对美国的房地产税作了一番考察。
Yin夫妇都曾是我的学生,一人在大学教书,一人在公司上班,住在加州一个环境很美的中型城市,家里的房子有近200平方米,上下两层,有一个院子,房子和院子虽不大,但由于属于校园住宅(实际上是大学的土地),地点极佳,价值并不菲,不算土地,房屋的市场价在90万美元左右。这所房子每年要付6000美元的房地产税,对于典型的中产阶级他们而言,是一笔不算大的开支。由于这一区域居住的全是大学的教授,社区非常安全,房价始终稳中有升,所以房地产税并没有影响房价。
还有一位朋友是著名大学的金融学正教授,家住在离纽约市中心近40公里的郊区。环境极佳,房子属于那种周围全是参天大树的那种,不算地下室,上下两层共有面积330平方米,前后两个院子每个院子至少各有两亩地。因为很熟,也问了房地产税,数目不小,每年要交2万多美元,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但由于收到税的市政府可以有钱把这一带的中小学建得很好(在美国,房地产税主要用来对中小学的投资),住在这里的中上阶层就不用送孩子到私立学校。一个孩子私立学校的学费在3万美元,如果有两个孩子,交的房地产税就赚回来了。
看到美国的房地产税,愈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税难以成功。
首先是由谁来征收和使用的问题。美国是由县(county)统一征收,由主管中小学教育的市级政府(municipal)使用,主要用于中小学教育。美国是县比市大(绝大部分以上为中小城市,如洛杉矶是由80个小城市组成),中国是市比县大。在中国,征房地产税无法做到征收与使用透明,做不到税收、学区、房价良性循环。
其次是价格评估问题。美国的房屋要经评估才能征税,评估的结果必须具有公信力。在中国,对存量房屋进行市场价格评估很难产生公信力,除了民众普遍存在自利心理外,的确也不能保证任何第三方机构的诚信与公正。市政府官员和机关干部集中居住的地方,住房的评估价会不会偏低?因而可以比老百姓少交一点税?
此外,征收本身的难度也是一个问题。中国老百姓普遍守法意识较低,又有法不责众的心理和行为预期,即便把房地产税算清楚了,老百姓就是不交,只要他不卖房的话,又能拿他如何?房子又不是汽车,可以年检,你总不能不让不缴税的房主居住吧?所以,上海实行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试点。可是,倘若房地产税始终不能对存量房产生影响,这种税收又有何意义?
所以,在现行体制框架下,如果不做系统的制度优化,中国的房地产税难以成功。(据搜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