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高端阅读 > 祁斌:养老金入市的原则与误区

茅于轼:消除特权才根治腐败 反腐也是企业责任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2013年两会在即,接下来如何推进改革?反腐问题如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有哪些问题,等等诸多话题都备受关注。日前,搜狐财经连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以上几个话题进行了采访。如下是关于反腐部分的节选内容。更多精彩敬请期待后续内容。

  茅于轼认为,中国的腐败有其自身特点,是因为权力配置资源而起,而特权横行助推了腐败。要遏制腐败,只有消除特权。同时也应该重视,反腐败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搜狐财经:您认为什么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

  茅于轼:中国的腐败不太清楚,全球很有名的一个测量各个国家的腐败指数,按照他的测量中国腐败没那么严重,除了新加坡、香港足够好,马来西亚比中国稍微好一点,其它统统都不如中国,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国家的腐败都比中国厉害。当然这个调查可靠不可靠,我有点怀疑,不太好说。

  但我留意他们的调查结果,中国的腐败跟别的国家腐败相比是有特点的,中国的特点应该说有计划经济的残余,计划经济是产生腐败的,因为资源配置由权力来决定,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市场经济下腐败的机会很少。因为权力配置资源,比如发改委,它配置资源,它就有腐败的机会。

  怎么消除腐败?首先把腐败的机会给消除,完全走向市场,不要搞半计划半市场,比如土地的审批,我们看这些贪官下台的暴露出来的问题,可能有一半都跟土地有关系。而在国外土地是自由买卖的。中国是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计划的那一半产生了腐败就是各种审批,所谓审批就是资源的配置,包括土地权卖给谁,谁可以从银行贷款,这都是腐败的来源。

  第二个原因跟中国的特权有关系,中国特别严重的是特权腐败。当然这与权力配置资源互相有牵连,现在有权有势有腐败的机会,而且他腐败之后还可以逃避对他的监督,像薄熙来事件,王立军不跑到美国领事馆这个事曝不出来,他们有特权高级领导人没有人监督他们,因为他们有特权,这个就是中国腐败的一个特点,领导人不受监督。

  这两大原因造成腐败特别多的原因。因此首先要解决腐败减少计划,另外要把反特权变成一个全民的口号。

  搜狐财经:把反特权作为全民的口号,我还记得您12月29号在人文经济学会成立的时候说的最有力的六个字“逐步消除特权”。

  茅于轼:比较不容易,所以说要慢慢来一步步来,让大家习以为常的那些特权现象逐渐消失。

  搜狐财经:您在新书《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中提到反腐败同时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应该如何理解?通常大家认为反腐是政府的事儿,因为权力导致腐败,而企业行贿从根本上说是被动行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应该是追求利润。

  茅于轼:企业搞腐败是不得已,是被逼良为娼没办法,不得不随势顺流,靠腐败来生存,甚至谋取竞争中的优势。企业行贿几百万上千万经常有所耳闻,但是现在不是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吗,企业不提社会责任只负责赚钱也不犯法,但按法律来讲企业行贿是犯罪的。中国很多企业都行贿,所以我同意你的意见,反腐的关键是政府方面,但是企业也不能说一点责任没有。  

  反腐败一向被认为是政府的事,跟企业无关。这样的看法自然也有它的道理。如果政府不腐败,企业绝不会主动搞腐败。所以我过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也都不提反腐败的事。

  但是反过来看也是对的,如果企业坚决不搞腐败,政府想腐败也没有人去响应,政府也腐败不起来。可见反腐败是两方面的事,既是政府的事,也是企业的事。

  反腐从有可能做的做起,那就是企业也要把反腐败放在自己的社会责任上,要教育员工,遵守企业道德,尽力不搞腐败,企业的财务要透明,钱的去向要有所交代,要把抵制腐败写在自己的员工守则上。如果大多数企业联合起来,展开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那么就能使企业的反腐败形成一股力量,这样就能够极为有效的帮助政府的反腐败行动。如果大家不行动,反腐败就遥遥无期。(据搜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