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股市本来是一个不太搭界的词汇,但每次地震灾害发生之后人们都会联想股市走势,而且不乏有人在股市借机概念炒作、消费灾难,再人为制造一场“股市地震”,从而让防范意识不足的普通投资者陷入窘境,为这些“灾后重建”的概念埋单,但股市本身却很少进行“灾后重建”,而这就是怪诞的中国股市。
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重庆地区66家上市公司被交易所紧急停牌,其中岷江水电、东方电气、宏达股份等上市公司由于身处地震灾区受灾极为严重,但当时中国股市却刮起了“爱国市”的风潮,各种“锁仓”、“不卖川股”的口号四起,甚至有传言说在2008年5月14日多家基金公司高管接获中国证监会的电话指令:“保持市场稳定”、“要求基金只买不卖”。结果,一些受灾区域内的股票和已被确认受到地震影响的个股不跌反涨、连续涨停,结果少数人获益出逃而大部分人长期被套。
这次雅安地震之后,一些人又在中国股市故伎重演,周一川渝板块中的路桥、水泥、建材等灾后重建股由于资金追捧全线飙升,而大部分股票和整个市场却萎靡不振,股市的地震效应显然与地震灾难是反方向的。这在冷冰冰的“破窗理论”面前或许站得住脚,毕竟救灾需要大量的救灾物资,灾后重建需要水泥、钢铁、铝材、通信设施耗材等,但在中国灾后重建并非纯粹的按照市场和效益来重建,大部分是援建和财政性投入,原则上不应该强化经济效益,援建企业不应该借机发财,除非是一些援建企业想借援建之机套取援建经费,否则这些“灾后重建”概念实际上不应该会有太多的油水,炒作这些概念显然是华而不实的。
况且,“灾后重建”概念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短期的,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家千万不能再借灾难来渲染和炒作这些概念,防止灾难转嫁和风险后置,同时建议投资者切勿盲目追逐这些概念,市场应该多一些理性,别伤疤未好就忘了疼。
遗憾的是,分析师们却一再地渲染“灾后重建”概念,让投资者疯狂追逐这些概念。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评价说这是中国股市面对灾难更加成熟了,在灾难面前没有出现“共振”,可是这种漠视“规律”和“人为改造自然”的行为,事后证明恰恰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这种人为操纵的逆向反应和不敢正确面对灾难的背后,可能潜伏着另一场灾难,那就是有人试图改变这些股票的涨跌周期,试图短期获益,拉抬“灾后重建”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让地震灾难造成的股价灾难后延,然后再在人们麻痹的时候“换手”,将灾难转嫁给别人。“击鼓传花”式的中国股市历来都是如此,主力们常常都是利用一些优美动听的“口号”声中,将普通的中小股民套在了高位。但在这场残酷的天灾面前,真的不希望有人再在股市制造“人祸”,以混淆投资者的判断。
但从这次股市的表现来看,周二A股市场出现了普遍性的下跌,“灾后重建”概念也很难再独善其身,很显然概念炒作的盈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由于2010年以前中国股市是单边行情,机构主力总是试图拉抬股价,但现在已经有了做空机制,操作逻辑和盈利模式必然发生改变,显然不能再像2008年那样肆无忌惮的做多,由于有做空力量的平衡,很多概念炒作者的持股周期和炒作频率更快了,周一炒作周二放货套现,脱离基本面的单一做多必然会被做空,于是炒作者快速实施多空转换,当普通投资者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走人了。因此,概念炒作还是悠着点,普通投资者不要再盲目地追逐“灾后重建”概念股,当然也不要盲目的借机做空灾区概念股,防止“股市地震”。
从四川灾区内的上市公司表态来看,这次雅安地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很小,希望主力们也别过度地借题发挥。从历史上的地震与股市数据来看,地震未必会必然导致股市下跌,即使产生影响也是短期的,投资者不用对地震产生的影响而恐慌。
有人曾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股市走势的历史数据放在一起分析后,发现非经济性事件对股市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但市场过往的经验一再表明,无端的概念炒作恰恰是整个市场没有行情的表现,甚至是市场没落和缺乏投资信心的特征,一些投机性的短线资金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挖掘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概念炒作的风险隐患明显要比牛市时更大。
显然,中国股市最好要吸取2008年的教训,别再在股市随意渲染各种脆弱的概念和发扬“爱国市”情怀,而应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和规范的市场规则来保护投资者,否则通过灾难移花接木来欺骗中小投资者,不但会让灾难中的逝者不安,也会让市场中的生者恐惧。
当务之急,中国股市需要及时挽救市场信心,需要一场彻底的股市“灾后重建”,因为投资者信心崩溃也是一场灾难。只有让市场真正走牛的正能量来横扫各种欺骗性概念炒作,股市中的乱象或许会少一些,股票市场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让股票市场再持续低迷下去,不要说股市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丧失,连最基本的资源配置功能都会丧失,股市存在的意义都需要重新来反思。毕竟中国股市熊的太久了,中国的证券监管部门不能再“无为而治”,希望监管者有所作为,设法提振A股市场的信心,同时应该利用监管本职来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发布者和股价操纵者,避免让市场大起大落。
要让中国股市重拾信心就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除了要营造分红回报的“正和博弈”条件,也要完善法制化的市场秩序,更要遏制权贵资本和既得利益者的非市场化行为,关闭“绿色通道”,理顺股市的利益分配机制,否则只让“捐钱”的投资者肯定不会有信心。(据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