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高端阅读 > 人民网:中铁官员驱车百里入东莞难道只为唱歌

连平:央行必要时将适度下调准备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日前,央行公布了2014年1月的金融统计数据,在这份数据当中,有一些数字引起了大家的关注:1.32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了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而1月的存款大幅减少了9402亿元。贷款激增,存款减少,钱都流向了什么地方?老百姓把存在银行当中的存款搬家了,会不会让自己的钱更加增值?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约评论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1月,金融数据出炉,存款流失超9000亿;融资规模创单月历史新高;如何解读数据背后的经济形势?央行后续动向如何判断?

  央行近日公布了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2.58万亿元,刷新单月规模的历史新高,1.32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了近4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月份,存款大幅减少9402亿元,同比减少了2.05万亿元,其中,1月住户存款增加1.8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543亿元,这种现象的出现,不禁让人想问,存款都去哪里了?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不少人理财、支付的习惯。从“余额宝”到“理财通”,从“零钱宝”到“百赚利滚利”。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在6.2%-6.6%之间,是银行活期储蓄的十八到十九倍。

  2月14日,余额宝推出了两款保险理财产品,均为预期年化收益率7%的一年期保本保底万能险,预约金额达到了惊人的四万亿元。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已经开始从活期存款延伸至对定期存款的争夺,这意味着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存款保卫战,将从活期存款“平面战”升级到全方位的“立体储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