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央广网财经4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央行[微博]今天上午公布了2014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并召开记者会解读数据。央行调查统计司的司长盛松成认为,3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回落属于正常现象。
由于12.1%的增速属近年来较低水平,也引发了市场担忧经济会出现下滑。但是央行调查统计司的司长盛松成认为,3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回落属于正常现象。他认为,去年同期这个基数比较高,去年3月末的M2余额首次超过百万亿元,增速达到15.7%,而今年3月份的货币增量并不低,M2当月增量是2.89万亿元,占一季度总增量的53.4%,由于去年同期基数比较高,所以今年的增速显得不那么高。
盛松成认为,目前广义货币基数比较高,今年一季度M2增量总量是5.42万亿,这个数量要比2006年全年的M2的增量都高,而去年3月份的这个M2增量是2.89万亿,比2002年全年的增量还要高。他认为这个基数变大了,一个百分点代表的绝对量比以前要大得多,所以不能再用以前的增量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增速。
盛松成还介绍,去年年初货币信贷一度扩张得较快,下半年增速是在逐步下滑,全年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对于今年M2的增速,他判断可能会呈现先低后高的局势,也就是二季度后 M2增速将会回升,全年可能会达到或者超过13%的目标。
盛松成还认为,今年3月份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指标还是比较相适应的。他分析M2和名义GDP,也就是GDP和CPI增速之合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关系,就是从理论和经验上,M2的增速应该高于这个GDP和增速之合,大概每个月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今年一季度的话,市场普遍预计GDP增速是7.4%左右,而CPI是刚刚公布是在2.3%左右,M2的增速高出两者之合就是12.1%的话,正好是2.4个百分点,这和两个百分点相差没有多少。再看一看近三年的变化,从2011年以来,各月M2增速高出GDP与CPI增速之合的平均值是2.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只相差了0.1个百分点,所以盛松成得出判断,与宏观实体经济的指标相比,本月的M2增速还是处在正常水平,从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来看,流动性仍然是比较充裕的,基本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于M2增速低,另外一大因素盛松成的判断是,新型金融机构和产品对货币的分流转化。包括这个表外理财、信托计划、资管计划、投资资金和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在内的新型机构和产品越来越多,相当部分的资金运作都游离在银行体系之外。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的整体规模已经超过1.1万亿元。截至到二月末,表外理财产品的资金余额也达到7.5万亿,所以金融业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广义货币,同时改变了货币的构成,比如传统的现金、单位的活期存款的功能也逐步缩小了,M1转化为总货币,甚至是脱离了银行体系,这也导致了今年三月份M1的增速较低,引发了M2的增速也降低了。
“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67万亿,同比少增5576亿;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少增124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微博]认为,这个数据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匹配,符合预期。但是,从现在的新增信贷来看、从存款的数据和社会融资总量来看,今年一季度和去年比较高的基数相比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而且从1、2、3月份的结构来看,1、2月份大幅下滑, 3月份略有上升,无论从社会融资总量来看,还是从一些信托数据来看,其实都在下滑的过程当中,说明现在的经济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二、三季度M2难有大幅上升”
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07万亿元,比上月多1.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794亿元。整个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是5.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612亿元。盛松成判断今年全年货币信贷的规模会呈现先低后高的局势。对此,叶檀认为,这要取决于一季度以后经济总量的情况和央行的政策,尤其是会的信心。另外,广义货币发行量下行和同业的压缩、社会融资总量下降以及企业的存款下降是有关系的,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办法得到根本好转,很难想象M2的数据会大幅上升。叶檀判断,今年M2应该处于平缓,如果投资量增大,二、三季度会略有上升,但是不会大幅上升。
“企业融资需求在减少”
对于当前稳增长的政策砝码是否还会继续增加,叶檀认为,从贷款投资领域可以看得稳增长的趋势。三月份人民币贷款大幅上升,企业宏观经济的情况和贷款密切相关,虽然贷款上升,但是社会融资总量、贷款总量在一季度有所下降,企业的情况不好,利率各方面都处于一个下行趋势,说明企业对于融资需求在减少,产能非常过剩,情况不太好,未来恐怕央行还是要采用一些比较合适的、合理的宽松政策来扭转这个趋势。
“今年稳增长调结构难度大”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日程安排,明天又将公布第一季度GDP增速等重磅经济数据。从当前已经公布的各类经济指标来看,业内预期,第一季度GDP增速很可能将低于7.5%的年度目标,而多名政府高层人士在多个场合频繁表示,中国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对于明天的重磅经济数据,叶檀认为,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现在各方的预测其实基本上已经出台了,预防针也已经打好了,GDP大概会在7.3%——7.5%的区间, CPI基本上是在2.4%——2.5%。表面上看来这个数据很好,但是和中国经济比较高度增长的时期相比,这样的数据是比较紧缩的,今年要稳定增长同时要调结构的难度确实是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