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为何总被世人误读
84岁高龄的索罗斯1月22日在达沃斯一场私人晚宴上宣布将正式退休,以后不再管理投资,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头顶着炫目的光环,可总是被人们误读,误读他的精力,误读他的目标,误读他的身份。此前几年间索罗斯曾数度扬言退休,都是退而不休。2011年,刚满80岁的索罗斯曾表示将不再为客户理财了。此后的三四年间,老人身体力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世人也真以为索氏年事已高,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问。可就在2012年,索罗斯做空日元,赚了至少10亿美元。2015年新年伊始,索罗斯仍未消停,就在瑞士央行[微博]放弃欧元兑瑞郎的1.2维持下限前、行将成为新年第一只黑天鹅的前夜,索罗斯果断提前出空瑞郎。80岁以后的一次又一次大手笔,足以证明他是个精力充沛的老人。
于是,世人对他这一回是否真的退休了又不无怀疑。一个重要理由是,索罗斯宣布退休的时机很微妙,欧洲央行出台了规模至少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试图抵抗通缩漩涡的威胁,以激活欧洲经济,而希腊大选又让市场不确定性大增。对喜欢承接风险、追逐巨额利润的对冲基金而言,这正是个充满商机的时节。索罗斯会不会又放烟幕弹,隐身到某个角落打欧元的主意?让人充满遐想。
索罗斯出人意料之外的风险投资,总让人们对他的投资目标的飘忽不定看得眼花缭乱。他的信条是,洞悉混乱,你就可能变得富有。他认定,金融市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游戏的关键是把握这种无序,这才是生财之道。这恰与他同年同月生的“股神”巴菲特稳扎稳打的投资理念相反。索罗斯擅长追逐风险,在混乱中求胜,总是在极其诡异的金融市场中觅得商机。
1992年,索罗斯进攻英镑,击败英国央行,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当年他一人净赚6.5亿美元。而5年后,谁也没有想到索罗斯会掉转枪口,把目标锁定于小小的泰国,狙击泰铢,成为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彼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索罗斯的心路。其实他早就盯上泰国了。泰国的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二季度,但早在1990年至1995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埋下了祸根。为了把曼谷建设成可与香港比肩而立的国际金融中心,泰国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浮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以及衍生产品市场发育上采取了密集度很高又快得多的开放政策,让泰铢承受着巨大的负荷。机会来了,索罗斯利用美元与泰铢的差价,不停地借泰铢又抛泰铢,引发市场恐慌,市场上堆积着大量的泰铢流动性在拼抢美元。为保持外汇储备,曼谷政府不得不让泰铢大幅贬值,兑美元一下子从1:25贬到1:50,缩水一半。此时,躲在幕后的索罗斯站了出来,用250亿泰铢换的10亿美元,再换回泰铢的话,价值500亿泰铢,翻了一番,于是索罗斯就用5亿美元换成250亿泰铢还给泰国银行,带着剩下的5亿美元绝尘而去。
神出鬼没的索罗斯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冒出来作祟。他又是谜一样的人物,不透露秘密的魔术师。所以,华尔街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人敢预测索罗斯下一个目标。
几十年来,索罗斯以其卓越的投资才能而家喻户晓,世人对他既爱又恨,毁誉参半,而对巴菲特基本是一边倒,好评如潮。他被1994年《华尔街日报》称作“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直斥索罗斯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他却一贯声称自己是被误读的英雄。
索罗斯最大的梦想就是被别人视作知识分子。事实上,索罗斯也确实还是妙笔生花的财经作家。他那本《金融炼金术》早成许多人案头的必备读物。而《打开苏联》、《支援民主》、《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开放社会》、《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索罗斯论全球化》、《美国的霸权泡沫:纠正对美国权力的滥用》、《易犯错的年代》、《金融市场的新范式:2008信用危机及其意义》、《2008崩盘及其意义:金融市场的新范式》、《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等一系列著作,也展示了索罗斯对金融哲学的思考。
索罗斯年轻时曾梦想当哲学家,还特别关注政治。索罗斯对美国政治很感兴趣,他曾说过,“尽管我花了很多钱在慈善事业上,但是如果能够将布什赶出白宫,这会是我为世界、特别是为美国能做出的最大贡献。”作为慈善家,索罗斯在过去30年共捐献了70多亿美元,在全球推动民主、自由言论、教育与抗击贫穷。像索罗斯这样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在华尔街乃至国际金融界还无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