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高端阅读 > 倒贴式招商其实并不新鲜 反应地方政府没底线

亚投行的人气如何一直旺下去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7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首先从时间看,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申请截止日期是3月31日,而博鳌亚洲论坛今年年会的召开时间是3月26日-29日,因此博鳌变成了各国赶搭亚投行末班车的最后一站。博鳌年会召开前,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为33个,而到年会结束当天就激增至44个,其中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等就是在年会上宣布的。

  其次从论坛本身看,博鳌释放的言论和信号都在给亚投行加分。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着重阐述了“一带一路”,并强调亚投行是开放的,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同时多场分论坛,如27日“一带一路:跨国公司的机遇与香港的角色”、2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边金融格局中的新力量”、“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29日“对话思想者:亚洲互联新模式”等都与亚投行直接相关。而在其它分论坛乃至各种餐会上,也时不时有政界或业界大佬就亚投行表态。比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荣誉主席梅拉梅德在一场关于期货的午餐会上突然说,他认为美国也会加入亚投行。

  此外,博鳌是政要难得的聚会,各国能借机当面与习近平以及财长楼继伟等人就亚投行做最后的讨价还价。比如之前一直拖延反复的澳大利亚,其财长28日在博鳌论坛透露,他27日跟楼继伟见面谈得很好,因此29日早上会正式宣布加入亚投行。另外28日习近平在博鳌会见荷兰首相吕特,随后吕特表示荷兰决定加入亚投行。

  可见,本届博鳌形成了以亚投行为中心的舆论场,并发挥了实实在在的推动力。只是在热闹背后,我们更应冷静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亚投行的话语权。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加入亚投行?因为想在亚洲基础建设中分一杯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荣誉主席梅拉梅德在博鳌说,欧洲仍深陷欧债危机,美国复苏亦有限,世界经济未来三十年的发展机会在亚洲,而亚投行对亚洲开发将作用巨大。但为什么都等到最后一刻才加入?除了美国施压外,更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在跟中国谈判,希望以更少的投入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目前亚投行总部已确定在北京,首任行长预计将由中国人担任,但投票权分配尚不明确。IM F和世行都不是严格按出资比例来分配话语权的,美国和欧洲出钱没那么多,但话语权很大,尤其美国在两者中均有一票否决权。对于亚投行的一票否决权,一度传中国会放弃,但外交部很快辟谣,称寻求或放弃一票否决权目前是个伪命题。

  股权上,若按照出资比例决定的话,目前中国的出资比例最高。据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透露,亚投行法定资本金是1000亿美元,初始阶段资本将达500亿美元,这其中亚洲国家占股将达到约75%,非亚洲国家将占约25%;初始阶段中国的出资额可最高达50%。亚洲区域内的分配模式是根据GDP水平;对亚洲区域外国家,据外媒称中方采取了不主导、让区域外国家自己决定的模式。

  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倡建亚投行,既是为了支持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有争取世界金融话语权的考虑。这两点不论要做到哪一点,都理应把握好亚投行的主导权。就此,亚投行的章程设置将很关键。

  二是亚投行的运作效益。笔者曾问过多位经济学家,亚投行如何能保证经济效益,他们普遍认为这将是个挑战,但也有望成为良好范例。具体运作的可能模式是,某一基建项目遇到资金缺口时,由所在国政府贴息,亚投行贷款一部分,剩下部分由PPP模式解决。对每个项目的精准核算将非常关键。对此,在博鳌论坛的讨论中,不少大佬预计亚投行将大量招募欧美等外籍专业人才。中方和欧洲官员也都表示,希望欧洲国家的加入能在公司治理、技术支持等方面贡献经验和智慧,促进亚投行发展。

  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用风险、政治风险乃至地缘冲突风险等亦不可忽视,这些风险的规避、把控乃至化解,需要两国或多国间的政经实力博弈及高水平外交作保障。

  总之,亚投行人气旺起来了,期待接下来能在我国综合国力、运作智慧和专业人才技术的支持下,一路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