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是国家大事
中国必将进入一个老龄社会,问题是怎么进入一个健康的老龄化社会,这里不仅是人口结构问题,还有经济社会体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即人口经济社会健康老龄化。如果只是研究如何照料老人,只是治标之方。研究如何让老年人更健康才是治本之策。
健康老龄化研究在当前中国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的人口老化规模大速度快,国家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果我们能把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平均每年改善1%(这已经相对保守,西方发达国家改善速度达到每年2%),到2050年也能为家庭照料节约成本2.2万亿元,这里还不包括医疗成本,加上会更惊人。
因此,我们北大国发院为人口与老龄化的研究中心取名为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就是要突出“健康老龄化”这个概念。今后几十年,中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健康老龄化”不仅仅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必定还会带来经济、体制、社会的多重变化,在老年人占比越来越大以后,如何使老人和整个经济社会都发展得更好,这才是我们所提出的健康老龄化。
如何进入健康的老龄化社会
中国必将进入一个老龄社会,问题是怎么进入一个健康的老龄化社会,这里不仅是人口结构问题,还有经济社会体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即人口经济社会健康老龄化。如果只是研究如何照料老人,只是治标之方。研究如何让老年人更健康才是治本之策。综合各国在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方面的新动态和进展,共同的发现是:不同个体的健康和寿命差异是由社会经济、行为、饮食营养、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决定的,而交互作用至关重要。很多相关基因在遇到特定环境时,其主要作用就会改变,有的变好,有的变坏,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因为环境-遗传交互作用的研究特别重要,这就需要交叉学科的协同。比如,喝茶或锻炼对FOXO基因的携带者和非携带者的正面效果不同。同样的精神和生活重压对APOE4基因携带者和非携带者的负面影响也不同。因此,更有效的老龄健康干预必须考虑老人的遗传基因类型。2013年欧盟投入3亿欧元对环境-遗传交互作用密切相关的个体化健康及照料进行研究,也是这个道理。
受多个基金会的联合资助,我们团队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22个省进行了7次“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一共入户访问9.7万人次,其中包括了1.6万人次百岁老人,2.3万人次90-99岁老人,2.6万人次80-89岁老人,2.0万人次65-79岁老人,1.2万人次35-64岁中年人。入户调查了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照料等等。还访问了2.67万人次65岁以上死亡老人的家属,搜集了非常详尽的这些老人死亡以前的健康状况,目的就是要研究为什么有些老人死得很平安,有的老人死得很痛苦。每个人都是要死的,但死的平平安安就好一些。
入户访问时,我们还收集了将近2.5万份被访者的遗传DNA样本,其中包括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百岁老人和90-99岁、80-89岁高龄老人的遗传样本。另外,还加上年轻老人和中年对照组。
应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进行人口健康老龄化政策相关研究方面,我们已经有几个案例。
其一,农民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回报优于儿子,城镇也一样,只是不如农村明显。很多农民重男轻女,想办法生儿子,但非常扎实的数据分析表明,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失能老人对女儿女婿照料的满意度比儿子高出很多。养女儿的优越性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显著,在高龄老人比低龄老人更显著。对此的政策建议是尽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同时宣传科学,改变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的错误观念。
其二,与空巢老人相比,与子女同住或近邻居住的老人,其认知功能改善,自评健康良好,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同时,跟父母一起住或近邻居住的女儿和媳妇就业率也显著提高。对此的政策建议是:鼓励三代同堂或近邻居住。新加坡对这种居住发放适当的补贴,值得借鉴,有利于实现幸福家庭的中国梦。
其三,研究还发现女性高龄老人是弱势中的弱势,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其四,在儿童时期如果生病得到充分治疗,到高龄时期生活能力丧失和认知障碍的风险将显著下降。因此,健康必须从娃娃抓起。
其五,正面、乐观地面对生活压力和疾病可以使人长寿。乐观心态是健康长寿的秘诀。多次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老人从65岁到105岁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指标都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是自评生活满意和自评健康良好老人比例在65-69岁到100-105岁之间几乎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上升,充分说明乐观心态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其六,社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老人的大多数健康指标都有独立显著的影响。比如,空气污染使老年人虚弱指数显著上升,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和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过高或过低的气温也负面影响老年的健康。社会经济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影响。人均GDP和当地就业率提高有助于老人的健康改善。这项研究在2012年获得美国公共卫生学会“美国公共卫生学刊”的最优论文奖。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新的研究结果:近十年中国高龄老人的自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每年都在改善。但实际测试的高龄老人的躯体活动能力反而下降了。两个结果并不矛盾,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如洗澡上厕所室内外活动条件改善)使高龄老人自报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但是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原来技术条件下可能死亡的老人活了下来,拉低了实际测试的高龄老人的躯体活动能力指数。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研究如何使亿万老人在寿命延长同时,健康状况也得到改善,即实现健康老龄化。
治本之道是改善亿万老人的健康状况
怎么解决高龄老人的健康与自理问题,一方面当然是加强家庭照料和社会服务支持。但这只是治标,治本之道是改善亿万老人的健康状况。改善的办法是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我们团队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行为、饮食营养、环境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老年健康影响的跨学科研究。这方面已经在国际一流的SCI期刊发表8篇论文。尤其是通过与国内最强,世界上最强之一的基因中心“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对象2178名百岁老人和2299名中年对照组关于健康长寿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发现了11个与长寿密切相关,并在中国南北方人群中得到相互验证的基因位点,其中2个新发现的基因位点与长寿相关达到全基因组显著性水平;还发现4个生物遗传信息通道与长寿显著相关。社会-自然跨学科研究找到与老龄健康相关的环境与分子遗传因素,再加上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生物功能和表观遗传研究,未来就能针对个人内因的不同特征,适当调控环境外因,从而协助老人个人和家庭更有效地改善老龄健康。
目前北京大学[微博]和中科院等单位的相关一流专家学者们正在讨论建议“十三五”健康老龄国家重点专项,旨在更加有效改善亿万老人健康状况,促进中国的人口经济社会健康地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