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流通币增量不可怕
集藏者和投资者大可不必对流通币增量忧心忡忡,相信市场会在消化后形成合理价格区间,而目前供应方式也同样给许多人获取原始价格筹码的机遇,建议有兴趣者不要错失良机。
纪念流通币发行扩容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3款纪念流通币,分别是“乙未羊”贺岁普通流通币、“抗战胜利70年”纪念流通币和“中国航天”普通流通币,发行量分别为8000万枚、5亿枚和1亿枚。从发行量分析,2015年发行的流通币增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结合2016年已发行的“丙申猴”贺岁普通流通币所公布的5亿枚发行量,那么2015年流通币开始步入增量阶段就毫无任何怀疑之处,因为上亿枚的流通币发行量仅在“甲午马”贺岁普通流通币上出现,该币的发行量就是1亿枚。但是当“乙未羊”贺岁普通流通币缩减至8000万枚后,许多人认为增量仅仅是个案,那么接下来的3个品种发行量全部成为上亿级别时,已明确地给了所有人一个十分清晰的信号,流通币开始扩量了。
事实上,“乙未羊”贺岁普通流通币的缩量完全是事出有因,因为“乙未羊”贺岁普通流通币的面值已升至10元,而此前发行量为1亿枚的“甲午马”贺岁普通流通币面值仅1元,从总金额来衡量,前者是后者的8倍,所以说“乙未羊”贺岁普通流通币的缩量仅仅是发行量略有减少,但面值却明显上升了,实则为明降暗升之举。不过,这个明降暗升却仅在“乙未羊”贺岁普通流通币上出现,随后发行的“抗战胜利70年”纪念流通币虽然面值为1元,但发行量却骤增至5亿枚,而其后的“中国航天”普通流通币和“丙申猴”贺岁普通流通币的面值都已升至10元,发行量也同步上升,那么笔者得出的结论非常简单:流通币进入量值双扩容的状态。
对市场整体影响有限
扩容,对于收藏者而言不啻是个沉重打击。不过,从近年来流通币发行的政策与方式看,笔者认为此次流通币的双向扩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该板块的市场热度,但却决不会出现20年前邮票扩容那样惨不忍睹的结局,其理由如下:
首先,流通币具有良好保值功能。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具有流通功能的国家货币,流通币本身的保值底线是毋庸置疑的,其面值根本就不可能跌破,即使市场表现再糟糕,其面值的使用性不可能令其如邮票般跌破乃至深幅打折,万一出现这种现象,大不了届时存入银行即可,因此按面值兑换者,保本绝无问题。
其次,发行方式的改进催生需求。流通币的供应从2012年开始即发生改变,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在各地银行公开兑换方式来满足集藏者需要,经过3年多实践,这一方法获得了市场认可,也得到了集藏者和投资者的称赞。而从2015年9月发行的“抗战胜利70年”纪念流通币开始,更是采用了网上预约兑换与银行门店直接兑换相结合方法,更加的人性化,令不少无法当天在银行门店直接兑换的集藏者可以在预约时间段内从容兑换。可以说,无论是大规模的银行门店直接兑换,还是预约成功后的门店兑换,都是一种公平、公开的好模式,对于在社会上推广流通币的影响力功不可没。
再次,市场活跃的升温表现良好。尽管近年来流通币发行量屡创新高,但市场走势却并未现差劲,反而一度沉寂的流通币板块成了邮币卡市场的热点品种,伴随着发行量的增加,市场成交量也明显放大,价格波动区间缩小,特别是近二年来发行的增量品种都是在高开后形成短暂回调,然后就走出稳步上扬之态。如“乙未羊”贺岁普通流通币发行初市价在35元/枚附近,然后短暂回调至25元/枚,此后就一路高歌猛进至75元/枚休整,2016年春节前再度上扬,目前已攀升到115元/枚。
由此可见,集藏者和投资者大可不必对流通币增量忧心忡忡,相信市场会在消化后形成合理价格区间,而目前供应方式也同样给许多人获取原始价格筹码的机遇,建议有兴趣者千万不要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