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审计署:超27亿元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或清退不及时

从卖羊令看基层政府舆情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0日 信息来源:人民网

  山西蒲县“限期十天卖羊令”事件仍在发酵。


  其实早在2000年,蒲县就在山西率先实施了封山禁牧。然而16年过去了,“封山禁牧”执行起来却并不顺利,甚至林牧矛盾严重。今年的这次“禁牧”,更是造成了群众利益、政府形象“两败俱伤”的局面。


  山西蒲县限期卖羊事件


  8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山西蒲县不少村庄的养羊散户都接到过通知,有的还被叫到镇里开会,要求限期卖掉羊的事情。报道一出,引发舆论热议。


从卖羊令看基层政府舆情应对策略


  图:《中国青年报》报道蒲县限期卖羊事件。


  8月9日至8月14日,《京华时报》、《检察日报》、《法制晚报》等对此事进行深度评论,舆情热度不断上升。《京华时报》称这种做法漠视群众切身利益,态度简单粗暴。蒲县林业局应对具体工作进行对照和改进,避免“限期卖羊令”一类的事件再度上演。《法制日报》发表文章,批评限期卖羊令不仅无视公民合法权益,更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也让群众丧失了对政府与法律的信任,这正是权力违法自我膨胀的恶果。


  在多方关注下,8月13日和8月15日,山西蒲县县委两次召集党政班子开会,讨论封山禁牧问题。8月15日会上,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县长作了深刻检查。对相关乡镇党委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责令乡镇党委、纪委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8月18日,《人民日报》刊文谈限期卖羊令,认为面对问题缺少完备体系,基层干部面对复杂难题无法做到科学决策。


  舆情持续发酵


  限期卖羊令事件舆情持续。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15时,有限期卖羊令事件的新闻报道1501篇,报刊文章56篇,博客文章446篇,论坛帖文556篇,微信1781篇,微博943篇。新浪微博#限期十天卖羊令#引发网友阅读107.9万次,发表1757条讨论。


从卖羊令看基层政府舆情应对策略


  网友对“限期卖羊令”也表现出较大关注,网民舆论倾向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对蒲县羊户表示同情(37%)


  网友“五片叶子的树”:这些村民就指着养羊生存,一下子让村民把羊全卖掉,让人家以后怎么生活,这么做真是没有人情味,显然不合理。


  质疑涉事部门“朝令夕改”(29%)


  网友“鲍亮1991”:以前说可以养羊,现在说不准了,这样“朝令夕改”,恐怕遭殃的只是这些可怜的羊户。


  督促事件尽快得到解决(22%)


  网友“zscqyll”:政府应给予羊户一定的补偿,希望这件事能够早点解决,类似的事情不再上演。


从卖羊令看基层政府舆情应对策略


  舆情点评:


  限期卖羊令事件一出,舆论基本处于一边倒的状态,除了网民表态,各大官方媒体也从不同角度批评蒲县政府,使得涉事部门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第一,基层舆情的突发性强。虽然“卖羊令”已经颁布了一段时间,但经由传统媒体曝光后,迅速在网上发酵。第二,事件的负面影响大。由于基层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地方党委政府的舆论,一些网民像“放大器”一样去审视,很容易形成负面舆情。


  对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建议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基层舆情应对。


  首先,把握好时机,做好舆情预警、多层级应对等工作。《人民日报》提出,治理者所追求的局面越简单,其背后往往越需要有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有一些能够用好制度的人。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政府基层工作,同样也适用于舆情应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使舆情“发现得了、上报得早、处理得好”。基层部门应及时了解群众情况,对舆情事件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另外,在舆情应对中,如果多层级、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处置,将有助于舆情就逐渐平息。


  其次,掌握尺度,作好舆论导向工作,为舆情处置赢得时间与空间。有些地区的基层群众利用线上发声较少,积累的不满情绪得不到有效纾解,在线下就可能演变成大的隐患。建议基层部门掌握好分寸火候,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再次,把准舆论引导的实效质量,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卖羊令”事件在舆情发展过程中,公众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农民散养羊是否违反法律规定?其二,县政府强令农民卖羊是否属于政府职权履行范围?其三,封山禁牧与农民散养羊是否冲突?而蒲县政府的两次党政班子会议,虽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责和处罚,但是对民众关切的几个问题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解答,因此舆情热度依旧高涨。如果涉事部门能够及时对公众质疑进行解答,有理有据地将事实清楚地传递给公众,舆情热度就会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