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解读:医疗体制扭曲结葛兰素案恶果
近期,跨国公司葛兰素史克在华高管涉嫌受贿,并用受贿所得再行贿政府官员和医生等,被公安部门调查。这条新闻的出现,再度把跨国医药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医疗服务价格被人为压低,而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以药养医的扭曲式商业规则横行。这也使得医药行业成为商业贿赂的重灾区,葛兰素史克在华高管涉嫌受贿即是最新例子…
近年来,医药行业跨国公司在华行贿并非个案。在葛兰素史克之前,辉瑞、礼来、西门子医疗等知名跨国公司均曾卷入涉嫌行贿风波。
7月11日,公安部的一则通报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侦查。
葛兰素史克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2亿美元,在该公司的全球销售额中仅占3%。但与大多数制药公司一样,在欧美销售陷入停滞或出现下滑之际,葛兰素史克也指望靠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来推动未来的收入增长。
去年,葛兰素史克在欧洲的药品和疫苗收入下滑7%,在美国也下滑2%,在中国市场却大增17%。
今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打击医药商业贿赂的“大年”。医药行业一直都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葛兰素史克案暴露了医药行业贿赂链的冰山一角,巨额贿赂费用最终都将转嫁到患者身上。
葛兰素史克不是首家在华涉贿的跨国药企,而在以药养医的扭曲式商业规则彻底根除之前,它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涉贿药企,毕竟药企通过利用潜规则比单纯的营销更易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服务行业却仍是国有主导体制,医生也具有国有事业单位编制身份。如不改变当前状况,试图仅仅在药品上做文章,除了带来千奇百怪的扭曲,根本无助于解决以药养医问题,也无助于消除药价虚高问题。
发改委已经进行了30次药品降价,但效果并不明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每次涉及到降价,生产企业往往会利用更改包装、规格等种种手段来规避。
目前“以药养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人为压低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而政府投入太少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其不得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持运营。
在国有主导体制下,国有医院在医疗市场上没有足够的民营机构带来的竞争压力。如果开放经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生完全能够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获得报酬,就没有“以药养医”的生存土壤。
在中国,医药业务增长迅猛,越来越富裕的消费者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20年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0亿美元。
根据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2013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2亿。
研究表明,老龄人口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年轻人医疗费用的3—5倍,中国的老龄人口正快速增长。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老龄人口患病率的上升,都给医药行业带来持续稳定的需求增量。
此外,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未来个人在医药方面的消费支出也会增多,医药企业的业绩和利润也将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推动医药企业在中国迅速扩张。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各地招募了数千名销售代表,这些销售代表会努力说服医生推荐患者使用他们的产品。
但如果提高医生诊疗费用,以体现其专业的劳动价值,医生不用通过多开药来增加收入,那么绝大多数药企也没有必要铤而走险贿赂医生。医生能更有尊严地工作,药企能按正常的商业规则赚钱,病人也能买得起药、看得起病,三方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