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解读:“八年抗战”有何苦衷?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人民网19日报道,63岁的侯宜中与位于江苏省仪征市的扬州化工园已“较劲”八年。侯宜中退休前曾担任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为举报扬州化工园企业污染和环保违法违规,连续八年向上级有关部门举报污染和问题,反映情况和建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但问题依然存在。八年来,他累计撰写调研材料、信访件已近30万字。
中国网:环保官员举报污染8年,仍罕有收获,不难看出一些环保部门执法尊严的缺失。而防止污染园区成为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既要明确环保部门的执法权界,也需为其履行责任创造条件,如消除级别壁垒,让更多的环保官员能挺直腰板为民办事。
《中国青年报》:在基层,像侯宜中这样想作为而备受掣肘的环保官员,执法过程中往往有心无力。该如何破解这种局面?有人提出环保部门应实行垂直领导,当前的地方环保部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由于其人财物由地方政府决定,对当地的依赖性更大,这或许就导致了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无力与无奈。
新华网:破解环保执法难题,单凭环保部门“一个人战斗”是远远不够。如果政府畸形的政绩观不改变,恐怕污染企业会“按下葫芦浮起瓢”,环保官员举报污染企业之类黑色幽默会成为新闻“牛皮癣”。环保问题走出“囚徒困境”,需要政府部门切实转变观念,改革政绩评价体系,落实环境污染问责制度,可以考虑将“污染帽”与“乌纱帽”挂钩,彻底铲除付出环境代价换GDP的现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