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舆论拷问社保体制之弊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华夏时报》28日报道,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大概有3亿多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缴纳保险,占城镇职工参保的一成还多。表面上来看,中断社保纯属个人行为,但影响的却是整个社保体系。专家表示,多地养老保险金支出远远大于收入额度,中断社保将加大个人账户空账压力。
《北京青年报》:3800万人中断缴纳社保,或是主动选择,或是被逼无奈;或是表达对社保低效的用脚投票,或是因为制度罅漏的驱逐效应。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尽最大可能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尽快实现全国统筹,改变社保体系对流动人群的驱逐效应;三是提高社保管理水平和资金规模效应,不使其比自我定存的收益还低;四是通过养老金“并轨”、国企分红补充等多种方式,提高社保参保的吸引力。
《广州日报》:“弃保”既是底层群体的无奈与逃避,也是对现行社会养老体制改革的最强呼声。减少“弃保”现象,从小的方面而言,对社会底层群体以及小微企业降低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从大的方面看,需要加快推进不同养老保险体系的转移接续,打破养老“多轨制”,并筹划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直至全国统筹。事实上,养老改革是当前一盘非常难下的大棋,远不止“延迟退休”这一粒棋子。
评论员叶檀:社保的现实问题是收益的不公平,预期的不明确。为了消除收益不公平,有人呼吁每月定存500元退休自己养老定,但这难以抵抗通胀、经济周期的袭击。由于预期不明确,缴纳者选择最低缴纳额,高收入人群境外养老,空账“黑洞”越来越大,低收入阶层的老年生活将更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