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井下居民”需要怎样的“打捞”?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综合媒体报道,近日一则“北京现井底‘蜗居’,为省房租居住井下”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对此,有舆论认为,这不仅仅是个案,透露的是中国底层人谋生的艰辛,中国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
《扬子晚报》:产生这类令人“心酸”的现实,并不是因为发展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只有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救助救济条件才能进一步提高,与城市公共服务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现实问题才能得到最大限度解决,对于城市贫弱人群、特殊人群的帮扶才会更有力。
红网:对城市中的弱势者而言,寻求可能的庇护,应该是他们在实现城市梦的过程中可选择的路径依赖,当然,这种境况的实现,肯定不能完全仰仗于媒体的关注和舆论的热议,需要社会管理者勾勒出稳定而可靠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能让居者有其居。
@殷建光:如果我们的城市井都有专人的管理,大概不会有这样的现象,也不会现在才引起注意,管好城市之井的重要性,不是为了不让公民居住,而是为了让无奈的井下居民找到更好的住所,为了保证我们的公共设施对公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