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热点:倒逼招考公平

舆情观察:“问题疫苗”真相究竟如何?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南方日报》22日报道,近日,湖南、广东、四川等地的婴儿,在接种了深圳康泰生物制品公司出产的乙肝疫苗后,发生疑似异常反应,截至12月22日出现4例死亡病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决定暂停使用该公司生产的全部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产品,并深入调查婴儿死亡原因。

      光明网:疫苗事件至少有三点最值得追问:首先,同一家公司的疫苗接连与婴儿死亡扯上关系,为什么在事后没有第一时间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停用该疫苗?其次,除了目前4例引发广泛关注的死亡案例之外,还有哪些没被发现或者没被媒体曝光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最后,事发之后国家食药监局叫停涉事疫苗,那么会不会因此造成该类乙肝疫苗的缺口,国家有何应急预案?

      《新京报》:并不能因为出现死亡病例,就否认疫苗总体安全的判断。但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件也提醒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尽管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但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消弭公众可能产生的担忧和焦虑。在疫苗安全上,政府部门当吸取三聚氰胺事件教训,重视社会情绪,尽快查明事件真相,及时、全面地把所有事件信息告知公众。

      《南方都市报》:从生产、流通、招标采购到监管,疫苗问题多多,每一个环节都亟待改革。这样一个现状之下,即使事后证明四名婴儿的死亡或者与疫苗无关或者属于无法避免的“偶合反应”,又有谁能够心安理得地声称国产疫苗总体上、基本上是安全的呢?显而易见,偶然蕴涵必然,侥幸不是安全。无论有还是没有接种疫苗致死的不幸事件,疫苗制度的改革都无法延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