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热点:政府信息公开“等等现象”引热议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新华网20日消息,与中央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改革坚定决心相比,不少地方在政务公开时喜欢遮遮掩掩。编制预算说明时,谈到资金结转、预算支出时动辄在“亿元”单位后边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鱼目混珠”的情况比比皆是。“等等”,到底都遮掩了什么?
网民“王军荣”:政府信息公开,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政府信息公开的“等等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阳奉阴违”。这也是另外形式的“原则上”。政府信息公开为何用上“等等”,一种是怕说明白了,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另一种是想隐瞒不可告人的“秘密”。一个“等等”的背后,极有可能就是一个集体腐败案件。
荆楚网:实行政府信息公开不能等。不要让太多的“等等”消耗了群众等待的耐心。要想群众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在公开政务信息时就应更加简单有条理,让群众一眼看得懂,而不是用隐晦的专业术语和生硬的满篇数字。改革行政体制任重而道远,首要是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如果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就无法规范权利的运行,更无法起到防腐的作用。
《燕赵晚报》:要破解政务信息公开的“等等现象”,需要冲破“官念坚冰”这道关。官本位思想导致有些官员自然地对百姓伸过来拿“信息阳光”的手人为增设防火墙。正确的做法是,早追查、快诠释、全公开。若不理不问,只会导致各种信息继续用“等等”去捂盖子。我们必须引入究责机制,对典型捂盖行为,必须惩戒,如此才能倒逼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尊重公众知情权,全程接受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