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热点:墓地20年一“交租” 逝者如何安息?

舆情热点:墓地20年一“交租” 逝者如何安息?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北京晨报》4日消息,清明节临近,多地墓园对超过20年使用期限的墓地续收管理费,引发社会关注。民政部1992年发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经营性公墓的护墓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与此对应,北京、江西等地的墓穴和骨灰格位的一个使用周期均为最长为20年,期满后须续租。

      网民“张贵峰”:“死有所葬、入土为安”是最基本的殡葬伦理,现在墓地每隔20年便要被“催费”一次,否则便将被视为“无主墓”的做法,让死者难安。

      《北京青年报》:基本丧葬服务应具有公益属性,墓地亟待平民化。逝者遭遇“交租”这样的尴尬,不仅提醒有关部门要及早解决公墓管理费难题,更提醒政府部门应该及早从赢利性的殡葬业中退出,把精力放在“经济适用墓地”建设上,让逝者安眠,让生者安心。

      东北新闻网: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怎能因一块小小的墓地不能入土为安,这让逝者如何安息,更让生者如何良心过意得去?因此,政府不能任由墓地价格一涨再涨,必须想办法解决好群众死得起的问题,因为这也是件“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