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观察:三个“十年规划”背后的渴望与悲怆

舆情观察:曝国内认证领域“钱规则”盛行 须用法治破除!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新京报》16日报道,记者经数月调查暗访,发现在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玩具业产品认证、农产品有机认证三大领域,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一些认证已沦为部分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具。譬如著名的ISO9001认证,“6500块全包,发票开1万2,因为国家对认证价格有限定,不能低于这个数。”不仅价格打折,效率还高:正常程序从申请到拿到证书,一般需要9个月,但几千块钱下来,1个月包过!

      新华网:面对媒体暗访轻易可知的真相、业内已成公开秘密的潜规则,认证监督部门当真心力交瘁来不及管还是不愿意管?市场认证,玩的是诚信体系的心跳。在信用机制修复并重建的今天,这种饮鸩止渴的游戏,透支的是消费者对市场机制的信任与信心,戏弄的更是合规企业与优质产品的美誉与公信。

      《人民日报》:认证改革的社会化方向毋庸置疑,但如果缺乏充分的法治保障,很可能会产生一个畸形的市场:权力从前台指挥变为幕后操控,衍生缺位、错位、权钱交易等问题。在加强对社会组织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好法治作用,用法治手段、法治方式培育健康的认证市场。无论如何,只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能动作用,依法加强监管,才是治乱的根本之策,也是促进国内市场健康发展、顺利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