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热点:中央“巡视”瞄准“一把手”等重点人群

舆情热点:中央“巡视”瞄准“一把手”等重点人群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7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张晓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形成了47份巡视反馈情况报告。细读这些“巡视清单”,有利于“把脉”当前反腐形势,为下一步党风廉政和反腐斗争找准着力点。


  锁定“高发区域”: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开发


  翻开“巡视清单”,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开发、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科研经费、民生资金等领域的腐败问题,几乎涉及所有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堪称当前腐败问题的“高发区”“重灾区”。因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存在腐败问题,被中央巡视组点名的地方和单位占到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的六成以上。


  巡视发现,近10个省份在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等领域存在腐败问题;而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部门、单位和高校。
  此外,一些地方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环保科技、组织人事、政法系统等部门和领域的腐败案件也相对比较集中。


  专家指出,对于这些资金密集、利润丰厚、权力集中的领域,必须加强对相关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并将其锁定为下一步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完善规范和制度建设,尽快形成不敢腐也不能腐的有效机制。


  瞄准“重点人群”:“一把手”和基层领导干部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一把手”频频涉及违纪违法问题,是这四轮中央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


  早在去年第一轮巡视过程中,中央巡视组就发现,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管理监督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信念动摇、思想滑坡、道德失范。在此后的几轮巡视中,同样的问题屡屡被提及。
  容易滑向腐败深渊的,不仅是那些手握大权的“一把手”,还有许多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天高皇帝远”、缺乏有效监管,这些人“苍蝇胃口大、官轻贪腐重”,其违纪违法问题往往直接触及群众利益,影响更坏。


  巡视发现,存在“小官贪腐”问题的地方和单位占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的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巡视组在最近一轮巡视时提出了“能人腐败”的问题,直指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任领导干部时重才不重德,加之日常监督缺位,让所谓“能人”有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使之极易出现腐败问题。


  斩断“腐败路径”:官商勾结、拉帮结派、跑官要官


  四轮巡视过后,官商勾结、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对这些通向腐败的路径,必须予以彻底斩断。


  ——一些官员与商人过从甚密,勾肩搭背、不分彼此,有的直接插手项目、大搞权钱交易,有的通过“身边人”输送利益。巡视发现,有近10个地方和单位存在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插手工程建设项目、牟取私利等问题;有8个地方存在领导干部与私营企业主勾肩搭背、交往过密,甚至大搞权钱交易的现象。


  ——一些领导干部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山头主义”,往往造成“窝案”“串案”“塌方式系统性腐败”。巡视发现,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不讲原则。


  ——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违反组织原则、组织纪律,存在着“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问题。巡视发现,有8个地方干部任用存在领导打招呼、拉票贿选、跑官要官、弄虚作假之风,有5个地方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买官卖官问题。


  专家建议,今后要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着力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把官商勾结、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等问题列为治理整顿的重点,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