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分析:临沧云县初中生被性侵事件
11月底,有网友向当地媒体反映,云南临沧市云县民族中学多名女生被迫卖淫。12月初,媒体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初中生被迫卖淫事实确实存在,而传言的80多名女生被带到宾馆卖淫更是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12月3日,临沧市云县民族中学校长陈和新回应称,根据调查反馈,这样的事情都发生在周末或者假期。在得知这些情况后,他们于11月中旬向公安机关报了案,目前警方已经立案。对于传言的80名女生集体被迫卖淫一说,陈校长称:“都是民间造谣,如果那么多学生卖淫,我们学校还算什么?” 同日,临沧市云县教育局也回应媒体称以公安机关的调查为准。
12月3日,临沧市云县公安局政工办主任马文华表示,初步调查确认有3名学生遭受性侵,并非传言那么多,已抓获涉案的社会人员2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12月4日晚,云县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云县女中学生被性侵案告破。云县社会无业人员许某某(女,21岁)以胁迫、诱骗的手段,将县民族中学3名女学生带给社会人员发生性行为,被警方监视居住。
12月6日上午,云县政府新闻办就女学生被性侵案作出通报称,对云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徐艳声、云县教育局安全办主任李绍宏、云县民族中学校长陈和新、云县民族中学副校长罗金祥四名官员作出停职的问责处理。
舆论关注度分析
临沧云县初中生被性侵事件舆论关注度走势(单位:条/篇)
12月3日19时53分,@云南公共民生关注(认证信息:云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官方微博)发布一条微博写道:“【临沧:云县一初中多名女生疑似被迫卖淫】11月27日,有观众打进65333333的热线向我们反映,临沧云县民族中学有多名初中女生被强迫卖淫,接到线索后,我们民生关注记者前往临沧云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并于当日20时在云南公共频道对此事件予以报道,点燃事件传播导火索,但此新闻由地方频道在晚间报道,事件整体传播面相对有限。
12月4日零时9分,凤凰网率先在网络媒体上对此事予以披露。凤凰网对@云南公共民生关注的微博内容和云南公共频道的文字报道进行整合,在凌晨作出反应,刊发题为《云南临沧市一初中多名女生疑似被迫卖淫 警方介入》的新闻报道,截至12月9日20时,凤凰网的这则新闻报道超过13万网友参与讨论,相关新闻跟帖过万条,彰显出网友对此事件较高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云南公共频道对此事报道的视频被各大视频网站大量转发,爱奇艺、乐视网、优酷3家视频网站上与之相关的视频超过100条,视频累积点击量超过100万,图文外加视频传播,让事件热度在12月4日快速上升。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对转载的新闻标题予以修改后,引发了更多关注,如网易对澎湃新闻网的新闻转载后,标题更改为《曝云南遭下药强迫卖淫女生增至80余人》,引发20多万网友参与事件讨论。
此外,央广网的一篇题为《云南多名初中女生被迫卖淫 教育局称“领导想把事瞒住”》的新闻报道为事件火上浇油,“领导想把事瞒住”准确地触到了网友的痛处,这则新闻被网络媒体转发超过百次,网上舆论有进一步沸腾之势。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临沧云县初中生被性侵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抽样:162条)
对涉事人员严肃处理(28%)
@简:把魔爪伸向初中生,亏他们下得去手,残害祖国的花朵,真是民族败类,要严厉处罚。
当下学校教育让人担忧(18%)
@悲伤小鱼:现在的学校还能配称上教书育人的地方吗?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教小孩,如果送到不负责的学校,那真是得不偿失!
女学生易受侵害需加强保护(14%)
@非洲过客:这种事在不少地方都存在,只是没有被戳破而已,一方面学校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家长也不够尽责,使得学生,尤其是女生成为最易受到侵害的对象。
对主犯背后可能的黑手要彻查(13%)
@洱海卖艺人:案件中的主犯姓许的女人,究竟有多大的能量,竟然被当地称作大姐大,她的背后是否有“保护伞”,需要彻查。
“被迫卖淫”一说不合适(11%)
@波波:被迫卖淫?这明明就是奸污!这是强奸幼女!
加大对侵害学生行为的处罚力度(9%)
@bjyyml:地方学校经常受到社会人渣的干扰,有的影响学业,有的一辈子都毁了,国家应该加大对涉及学生的违法侵害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他(7%)
@vbip:有市场才有人组织,首先要打掉这个市场,否则总有人会干丧尽天良的买卖。
舆情点评
梳理媒体对发生在临沧云县这起初中生被性侵事件的新闻报道,其中关键词不断叠加,从“初中女生卖淫”到“迷药”,再到“领导意图隐瞒”“大姐大”“黑社会”“女学生送领导”等,这些新闻点不断地触到普通网友的痛处,使得关注热情持续高涨,必然给涉事校方和当地政府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而从事件的整体发展来看,其中一些细节也足以令人警醒。
危机处置理应敢于“揭盖子”
临沧云县初中生被性侵事件早在今年8月就有群众反映,并有媒体关注,但官方对此事的态度是“捂着不说”,按照媒体的报道就是:“不准实事求是地对媒体说话,领导想把这事隐瞒,隐瞒一时是一时。”互联网发展初期,地方官员处置危机习惯于捂着,或者直接花钱删除负面信息,但随着网民权利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增强,以及爆料渠道的扩展,官方无论怎么捂,事件发生了,终究会通过各种途径曝光,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因此,危机处置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及时处置,发生问题后,赶紧处理,不宜耽搁,错过发声的黄金期,政府在事件处理时的公信必定受损。在此事件中,可以说,本来8月已经发生的事儿,官方一直藏着、掖着,直到12月被媒体全面曝光,此时得出的调查结果,自然不容易取信于民。
核心关注点的解答不应缺失
初中生被性侵事件发生后,媒体和网民对此事有更深层次追问,如主谋许某某与当地“黑社会”到底是何关系?被性侵女生具体数字到底是多少?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官方极其被动。类似的问题也常常出现在其他地方的一些突发事件和案件的处理过程之中。传言止于公开,谣言止于真相,信任来自透明,当某一个事件已经演化成公共话题的时候,相关部门开诚布公地公布真实情况,虚心接受公众的监督和督促,不仅是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需要,也是为自己工作的开展和事件的顺利处置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信息的表达一定要全面,在官方公布案件告破时,仅告知主谋许某某被监视居住,而并未做更详细的解释。网民不禁有所质疑,如此罪恶,却未对其刑拘?而从别的渠道得知,是因其有孕在身,这种关键的信息,官方在回应中是不应该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