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播报:减少光污染,期待让萤火虫重回视线

舆情播报:减少光污染,期待让萤火虫重回视线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当天,湖南卫视播出了一档以环保为主题的节目。邀请了中国首位研究萤火虫的博士付新华,他创始的“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萤火虫研究和保护组织。萤火虫生存的地方代表最洁净的生态。而这一节目的播出也立刻引发了网友一方面对儿时萤火虫的怀念,情怀、感情、回忆爆表;另一方面也开始表达对现下生存环境表示担忧。

      萤火虫这类物种在城市的稀缺性甚至成为猎奇的对象,商家的卖点。萤火虫在人群的围观中死去。网友@小礼哥一号:“小时候随处可见的萤火虫成了让人趋之如骛的稀罕物,这是更大的悲剧吧。”造成这一物种正在不断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光污染。

  萤火虫与光污染

  萤火虫是环境指示动物,城市光污染释放出了大量紫外线、红外线,给夜行性动物,如蝙蝠、萤火虫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付新华说,“强光破坏了昆虫们在夜间的正常生长繁殖,甚至昆虫和鸟类也可能被高温强光烧死。”

  有网友叹惋:“萤火虫,成虫发光为求爱,幼虫发光为显摆。不同种类萤火虫则看不懂对方发光频率所传递的信息,就像人类的方言一样。萤火虫是食肉动物,爱吃蜗牛等小虫,萤火虫会把卵下在水边的苔藓上,对环境要求高,但现在严重的光污染让萤火虫自卑地收起了自己的光芒。”

  人们一谈起环境污染,首先想到的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很容易被忽视。从全网搜索来看,整个舆论场对于光污染的讨论明显热度不高。本周内百度新闻搜索有57篇,本周新浪搜索相关言论约200条。从危害角度来讲,其实光污染也不容忽视。

  光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的状况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感。这种污染也被称为“藏不住”的污染。一些网友已经意识到了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如@徐徐徐思惠p:“玻璃幕墙会产生光煞形,成污染对人的身体非常不利,大楼能不能做玻璃装饰,现在已经有好多楼将外观玻璃幕墙装饰改掉了,长时间的接受光污染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容易得的病第一是青光眼,眼睛胀痛;白内障、慢性结膜炎、角膜炎。”不光如此,光污染影响了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受影响的动物昼夜不分,使得其活动能力出现问题。

  萤火虫这一原来常见的小小美好物种,因为种种污染越来越少地被人所见到。舆论对它的关注也再次将关注度放在了保护环境珍惜物种这一角度上。那么,萤火虫也便不是小物种,而成为了生态上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