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播报:四大挑战仍待解决
重庆售电侧改革开锣 四大挑战仍待解决
【舆情概述】2月3日,重庆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前,当地首批12家企业就与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在重庆签订售电协议。重庆发改委网站称,彼时签约达成2016年度售电量1.3亿千瓦时,用电企业平均签约电价每千瓦时0.6元,对应之前电价至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600万元。2月5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试点方案提出,重庆售电侧改革将在两江新区、长寿经开区等区域,以及中石化页岩气开发、管输、利用等领域进行试点。试点范围主要集中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集聚区。
【舆论观点】作为首个出台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的地区,重庆售电侧改革也包含了对输配电价核定、交易中心组建等关键的程序。《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认为,电价的定价方式是重庆市本次售电侧改革的核心之一,重庆市政府要求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原则,分电压等级核定电网企业输配电价。同时,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认为,因为电力供应宽松,经济环境又不好,所以地方电改首先就要降低电价,减轻用电企业负担。
【分析研判】售电侧改革的具体形式成为舆论对话题关注的焦点,从现有的媒体分析来看,降低电价成为地方电改最先尝试的方式。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同样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21世纪经济报道》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输配电价格受到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反对;二是在过网费用不变的暂时前提下,地方政府需从发电企业处想办法降低电价;三是重庆市工业用电价格偏高,仍需进一步争取国家研究分类取消或降低基金附加的标准政策支持;四是国家电网认为所有发票均应由其开具,这也将导致电力供应新架构的核心依旧是电网。对电网公司来说,随着后续售电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企业需要与地方政府达成统一认识,避免因双方的意见分歧导致改革推进受阻,进而对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中石油发文揭美国油价低于中国内幕:关键是税制
【舆情概述】2月16日,中国石油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美国油价比中国便宜的内幕》。文中称,中国大陆的实际消费价和税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价税分离,成品油价“含有48%为各种税费”。以此回应公众对国际油价降低国内为何不降低的疑问。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没有作者的署名,是以“中国石油”的名义发表的。文末还标注“本文欢迎转载”,如需转载需注明首发于“中国石油”及微信号“cnpc-online”。
【舆论观点】前一段时间,发改委设定40美元地板价的消息,曾瞬间引爆整个舆论场,引发了网民对于发改委的不满和吐槽。而作为一家大型国企,此次中石油对油价的发声,令舆论颇感意外。有网民指出:“作为一家国企,以企业官方名义抛出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想将舆论的关注点转向政府。”还有部分网民调侃此事件:“要骂就骂税太重,别骂我中石油。”
此后不久,中石油微信公众号将原文删除。而各大媒体也已经开始对此次事件进行大量报道和转载。媒体主要围绕“中石油揭油价内幕”展开报道。一方面,舆论对政府决策部分展开又一轮的声讨,中石油的舆论环境在政府与愤怒的消费者中间逐渐转向“弱势者”。另一方面,中石油将原文删除,也引发了舆论的怀疑与猜测。
【分析研判】国际油价近一段时间大幅度下挫,部分国家纷纷大幅下调油价,导致我国消费者抱怨油价偏高、降幅太小的声音随之变多。事实上,从发改委公布地板价之后网民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我国油价税率较高的事实已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并被消费者知晓。网民近期有关高油价的吐槽,也较少针对“三桶油”展开。在相关事件舆情仍未平息的背景下,中石化、中海油选择不发声,低调处理此次敏感事件,而对于中石油的突然“表态”,令外界不免感到有些“突兀”。此外,虽然中石油在原文中客观的介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成品油价格的构成和比例,但仍不免被媒体和网民过分解读,一部分“标题党”的传播,更是断章取义,导致负面舆情的产生和发酵,给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企业来说,努力为消费者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油品质量,大力推动国企转型和改革,宣传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事件突出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冲淡舆论对此事件的过渡关注,降低企业舆情风险。
日本专家炮轰新能源汽车政策 电动车不减碳排放
【舆情概述】2月19日,媒体报道称,日本汽车技术专家、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之父人见光夫再次向电动汽车开炮,“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CO2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他通过长达50页PPT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现有的发电方法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内燃机的实际油耗改善大约25%,CO2排放量就能达到与电动汽车相同水准。
另据媒体报道,1月23日,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201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会进行调整。
【舆论观点】随着行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缺少重大突破、部分企业骗取财政补贴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同时,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及“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否真能达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争论也持续发酵。针对人见光夫提出的对各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实际减排成效等方面的不满,专家观点不一。支持一方的观点认为如果是从节能减排角度出发,有关部门最好不要限定技术路线,实际上以耗电量作为国家补贴标准较为恰当。反对者认为,我国推广新能源车是从减排和经济角度、可持续性等角度综合考量。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向阳提出,我国各项补贴政策就是为了节能减排,油耗低、碳排放低,耗电低就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过去汽油车理论上排量越低排放越少,现在要修正政策,还是回到本位上去,不要以排量为标准,应该以油耗为标准。
【分析研判】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调整方案未正式发布之前,关于补贴标准、调整范围、退出与否等问题的讨论仍将继续,同时,国家补贴应支持汽车技术进步的观点也愈发获得舆论认同。将补贴标准逐年“退坡”,从政策驱动市场转变为政策市场双驱动的模式引发舆论期待。相应地,依靠“骗补”等手段套取利润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舆论环境,而致力于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企业将在更大程度上吸引舆论关注。
亏损新常态下的大型煤企减员分流
【舆情概述】2月19日,据报道,煤炭行业正在陷入全面亏损。根据中国煤炭协会的统计,2015年煤炭行业亏损面已超过八成。行业内盈利能力最好的上市煤企的业绩也逐步恶化。今年以来,随着煤炭行业开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煤企从自身“开刀”,开始实施减员分流等措施来降本增效。对煤矿工人来说,这也意味着将离开曾经的“金饭碗”,或坦然面对转岗分流,或积极主动去寻找新出路。
【舆论观点】媒体评论称,尽管上市煤企业绩并不尽如人意,但是自今年以来,有关部门不断就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发声,煤炭板块可谓“涨势良好”。同时,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相关细则的逐步出台,业内分析称,将会有更多的煤企加入减员分流的大军。煤企内部人士表示,一些尚且盈利的煤企都在通过减员分流来降低成本,亏损的煤企预计今年将关闭不少煤矿,尤其是资源枯竭的老矿,下一步也会启动减员、转岗和分流等措施。
【分析研判】针对行业亏损态势,舆论焦点从单纯的悲观预期逐渐转向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等最新动态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其中,人员安置成为影响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从媒体报道反馈的情况来看,煤企以及煤矿工人对于减员分流普遍抱有支持的态度,从被动转岗分流到部分矿工已开始主动离开煤矿,人员安置难题的舆论反馈更加趋于理性。煤炭企业通过对口支援新建矿井、积极托管整合矿井、成立专业化队伍对外开展煤炭专业化服务等配套的分流方案也受到肯定。此外,随着《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等供给侧改革细则出台,煤炭资源大整合、煤企兼并重组、加速人员分流等也将成为后续舆论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