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企业家怕不怕
反腐每年都是博鳌论坛的热议话题,今年尤甚。新一届政府的反腐高压已成常态,大老虎接连落马,民心大快。不过,对于商界而言,心情却是多极化的:
一些人欢欣鼓舞,从前在衙门里艰难求生,如今挺起胸脯做生意;另一些人,如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所言,忧虑行贿历史被挖出而明日不保。然而,还有许多企业家像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说的一样,“心里有点亮堂了,但是也担心高兴的太早了。反腐从决心到制度这是一个过程”。
如何将反腐决心落实到制度,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对此,与会大佬们各有想法。
“政府管的太多了,当然会腐败。”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代表了许多协会和企业家的观点——政府垄断权力必然导致寻租。他力促建立权力清单,让社会组织如商会分担一部分政府智能。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同简政放权的必要性,“习主席讲的君子之交,既然是君子,首先是平等,达到平等政府。官员不能占有大量的权力而让企业像乞丐一样拿政府官员手上的权力。”
同时,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在于政府行政透明化,将权力放在阳光下。
“我们很多企业家并不怕政府有审批权,并不怕政府掌握这样那样的权利,就怕政府在审批的时候,在分配土地的时候,在分配资源的时候不公平,不透明。只要公平透明他就不怕。”
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周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却从人性的弱点出发,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法治也好,商会也好,政商关系还是从人性的本性出发。如果不能给政府官员有足够利益的话,他肯定是会去腐败。中国几千年都是道德主义,希望当官的不吃不喝都可以,我们对官员就是这个要求。”
郑永年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借鉴新加坡经验高薪养廉,让官员可以拿到可以保证体面生活的薪水,也让政府有机会与企业竞争人才。“我们设计的制度都是对人性光辉无限分大,实际上根本做不到的。所以我是觉得,制度设计一定要讲人性的弱点,这个是最重要的。”
郑话音刚落,董明珠已经出声,“高薪养廉未必能解决问题。徐才厚贪污几个亿,那多少才是高薪呢,多少才够呢?”
简政放权于体制,高薪养廉于人性。然而,体制无完美,人性亦难控。政商之间并非无菌空间,反腐是一个漫长的征程,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而言,直面阵痛,正视变革中会出现的挫折,腐败终将不再成为企业缺乏安全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