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解读:募捐箱内纸币发霉 网民热议慈善需阳光
【事件回放】
12月25日,网曝成都市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长出白毛。据当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有些被严重损耗,甚至被盗,最后超过500台募捐箱被弃于仓库。
成都市红十字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已于2012年6月将存放在库房中募捐箱的全部善款收取完毕,并开具了捐赠发票。网络上发布的纸币发霉照片,初步分析拍摄于两年前。
27日,中国红十字总会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调查结果,但将在调查后尽快公布结果。中国红十字总会将发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排查,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综合报道)
【网民声音】
被遗忘的爱心 被浇灭的善良
龙的第一国度:爱心被遗忘,善款已发霉。
范炜:当爱心被一次又一次的亵渎之后,人们内心的善与爱逐渐疲惫、消失。发霉的不只是爱心捐款,还有管理者的心!
起凤里:再少的钱也是捐赠者的一分心意,也应该登记入册。
牛牛的的奶油公主:真让人寒心,我们还怎么教育孩子,难道还能理直气壮的和他说“向灾区捐款就是奉献爱心,多少钱都行!”
监管、透明,拿什么拯救你,慈善
珠圆玉润白羊:社会公众出于无私的爱心,将积攒的或多或少的钱财捐献给红十字会以解救受灾受难的群众,可是爱心换来的却是冷漠和疏远,直至装着善款的捐款箱丢失,甚至无人管理而发霉。一个单位的财务不公开,监管责任松散,能不长毛吗!
阿理宝贝:不禁生疑,各城市饭店、超市门口捐款箱中的善款多去往何处?基金会多久开箱一次?善款明细是否被公开?我们需要准确的回应。否则,被置于一边的不仅是善款,更是社会的爱心。不要让爱心也发霉长毛。
【媒体声音】
京华时报:谁让善款发了霉
尽管过去了几年,但人们对汶川地震后席卷全国的慈善浪潮依然记忆犹新。正是从那时起,国人开始了爱心燃烧的岁月。谁想到,当年人们捐出的一些善款,竟被漠然置之,扔在街角发霉长毛。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无疑亵渎了公众的爱心,并可能使红会总会挽救公信的努力遭遇挫折。
长沙晚报:捐款发霉源于慈善变质
红会作为募捐箱及善款的管理者,既然在公共场所设置了募捐箱,就应当指派专人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清收捐款,而不是设置了募捐箱就高枕无忧。同时,应对市民往捐款箱里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及时劝阻和制止;对出现募捐箱被盗、毁损现象,应及时争取公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制止和打击这种破坏慈善事业的违法行为。红会不但不对募捐箱进行管理,善款也多年未取,这不得不让人质疑“红会不差钱”或者是严重失职。
齐鲁网:募捐箱里纸币长毛发霉讽刺了谁?
人们之所以踊跃捐款是由于爱心的驱使,善款里面融入了更多的“关爱因子”,可是,当这种爱心遭到亵渎并被蒙羞的时候,今后谁还会拿着慈善当回事?红十字会的这种管理不善,直接糟蹋着红十字会的慈善品质。“善款善用”是慈善的基本属性,每一笔善款,无论数额多少,都是古道热肠人的心血,管理好运用好这些善款,既是对爱心人士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红十字会这个称谓的尊重,如果红十字会被过多的“丑事”所牵连,红十字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
今晚报:发霉的善款 受损的爱心
在发霉的善款背后,也有着发霉的责任分配、发霉的监管。试想,如果红会的运营管理触角能够更加深入,那发霉的善款,是不可能存在的。毕竟,一个负责任的慈善机构,对爱心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断不可能四年后再去清理善款,也不可能因为善款少而拒之门外。遗憾的是,善款四年后才清理的红会,再次将自己内部的监管孱弱、责任缺失剖开给公众看。
【新华网“舆情在线”编辑点评】
不管是监管失误还是“不差钱”,红会都再一次刺痛了公众的慈善之心。与企业合作在公共场所安置捐款箱,这样一场慈善为何会以“捐款箱废弃、捐款长毛”为结局,为何没有专门负责人跟进慈善活动的进展,为何红会的一个人事变动就可以使活动无法进展,为何这么多年过去没有人过问这些捐款箱和捐款?公众有理由质疑,这样“虎头蛇尾”的项目究竟还有多少,我们的每一分捐款究竟去了哪里。机构内部监管缺失是陈年旧疾,需要是监督和透明,既然发霉,就要拿出来晒晒太阳。
莫要再消耗公众的耐心,莫要再伤害公众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