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观察:媒体需理性助推制度进步

舆情观察:媒体需理性助推制度进步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党的十八大以后,媒体如何发挥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凝聚共识,如何理性探讨而非主观渲泄是媒体应当正视和面对的重要问题。近期,许多事件也折射出政府部门在应对媒体上的诸多不足,这要求政府部门改革必须果断提速。

 

媒体与政府互动的范本

      开年以来,劳教制度改革备受关注。停止使用劳教制度在媒体中得到热切回应和喝彩。正如新华社在其官方微博上所称,“这是对近期唐慧、任建宇事件的最好回应。人们期待能尽快废止这项制度,同时,又要积极稳妥应对废止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劳教制度改革传递出明显的法治进步信号,这是对去年唐慧事件后媒体集中呼吁废除劳教制度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回应。可以说,媒体在推动劳教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功不可没,2012年那次扑面而来的讨论,其理性、思辨色彩以及尊重现实、尊重规律的克制和突破,也为媒体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良性范本。

      据新华网的专题调查显示,通过微博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86.7%认为应该废除劳教制度,但媒体的讨论并没有超出理性范围。尤其在一些网友指责相关改革“隔靴搔痒”“新瓶装老酒”时,媒体仍然克制地提出:“劳教制度有没有一次性废除的可能?”深圳《晶报》这种开放式探讨的语气,并没有进一步放大对抗性压力。

      即便被认为是国内媒体对劳教制度篇幅最大、最系统性的报道——2012年8月26日《财经》杂志封面报道《劳教废立之间》,也是客观反映网络情绪后对政府部门提出理性期待。该刊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指出这篇报道的初衷:“我们集合了废除或者革新的各种方案,希望获得顶层的互动。”这种平和、真诚、理性的态度在当时网民一片指责的情况下弥足珍贵,是一次凝聚共识而非放大对立情绪的经典报道。

因此,媒体在推动制度进步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理性和耐心,切勿被部分网络偏激情绪所绑架。

 

回应民意需要“微博速度”

      在河南兰考孤儿火灾遇难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记者归纳了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民政部给予回应。但记者打了15通电话,结果只得到一句“领导不在”。在火灾发生5天后,民政部依然未回应舆论热点。

      1月9日,《人民日报》以《15通电话得到一句“领导不在”》为题进行报道,使政府的敷衍塞责态度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络热闻。许多媒体对《人民日报》的遭遇感同身受,《西安晚报》无奈地发问:“连《人民日报》都‘15通电话只换来一句领导不在’,那换做其他媒体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当天,民政部一行赴《人民日报》,就兰考弃婴火灾遇难事件后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接受了采访。

      当前,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已进入深水区。在微博之外,媒体的求证、报道过程,本身就是对党政部门在热点事件中的一种缓释。然而,去年以来的许多事件显示,党政部门可以“缓释”的时间所剩无多——微博的关注话题,就是民众的关注话题;微博的速度,就是民众情绪发酵的速度;微博的耐心,就是民众的耐心。这样的趋势必将在今年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这就要求各级党政部门理顺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流程,让舆情应对提速。

 

“鸵鸟心态”何时休

      近日,因山西境内发生事故性污染物排放而导致河北邯郸大面积停水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关于山西连日来不断曝光的事件被指瞒报再次遭遇媒体和网民的厉声挞伐。有媒体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瞒报”事件,指出各地以“规定程序”为由,“捂盖子”的“经验”一直延续至今,改观并不明显。面对山西苯胺污染事故,1月8日下午,在山西省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主会场,代省长李小鹏沉重地说:“现在我们不是从零做起的问题了,是从负做起,所以大家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意识。我们必须怀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和制度执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12月31日,《新世纪》周刊专栏文章提出:官员面对媒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是“成熟法治国家的常态”。这不仅是对官员的要求,更是一种警示。随着多媒体舆论格局的发力,党政部门面对媒体更需尽快转变观念,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切不可再有“捂盖子”思维和对热点事件“选择性失明”。要提防突发事件发生后“捂着、掖着、盖着”的“鸵鸟心态”。官员的媒介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官员个人的政绩甚至前途,更关系着一方百姓的福祉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