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焦点:以药养医何时休?

舆情焦点:以药养医何时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6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济南老火车站被拆21年拟复建  舆论:“一蠢再蠢”值得反思

      《东方早报》报道,近日,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集团对外公布,将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其中包括“原汁原味”地复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车站以及行包房。对这样一件“文化盛事”,山东省建筑大学一位教授给出了“一蠢,再蠢”的评价。1992年,济南铁路局为了扩大站场,曾不顾专家和学者的反对,将德国人于1904年修建的济南火车站拆除。

      中国青年网:济南后悔了,对于曾经预言过济南终究要后悔的反对者而言,这并没有带来那种预测成功的快感,反而带来一种意犹未尽而难以释怀的悲情。 济南的故事,还在更多的城市上演,但愿更多的城市管理者能读懂这个城市发展故事中夹杂的悲痛。如果一座城市连灵魂都没有了,连寻根都毫无踪迹,是没有资格谈发展的。对于老济南火车站,因为我们的莽撞和错误,终究已消失在历史之中,而历史是无法复制的。

      潮白(媒体人):“一蠢,再蠢”你方唱罢我登场,吊诡之处在于都关联着“发展”。“一蠢”的动因是为了发展,你那么碍事,滚开;“二蠢”的动因同样是为了发展,你那么能决定后劲,回来吧,回来哟。然而,这些复建后绝对非驴非马的东西承载得了什么呢?


郑州在编环卫工雇人干活月赚三千  网民:编制内外,差别咋这么大?

      据大河网报道,日前有微博爆料称,河南郑州有编制内的环卫工,每月领取4000元左右的工资,却花1240元雇别人替自己工作,引发对“同工不同酬”、“编制差别”的热议。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环卫处13日证实情况属实,并表示,环卫作业实行定人定岗,不允许找人替岗作业。14日,涉事的6名环卫工已回到工作岗位。

      《京华时报》:表面上看,环卫工作转包乱象背后是单位监管的问题,是岗位寻租的问题,而实际上它呈现的却是环卫工事业编制有无必要的问题。这6名环卫工人之所以坐享其成,敢把岗位寻租给年老的农村人,无非是因为他们有编制。与社会上的“临时工”比起来,环卫工事业编制这也相当于一种岗位垄断,既然有垄断,必定有寻租的可能。如果能够彻底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体环卫工实行聘任制,相信这样的转包丑闻就不会出现了。

      《东莞时报》:看看郑州这些编制内环卫工的待遇,可知“编制”二字,何其重要。有了它,可以少干活、乃至不干活,坐享其成。这些在编环卫工成了事实上的剥削者,但剥削了劳动者尊严和应得薪酬的,还得说是这个以“编制”为大的体制。由此不难看出,编制内人浮于事的严重程度和监督管理的薄弱程度。我们谈“劳动者的尊严”,谈“共享进步成果”,首先应让体制内外的这一碗水端平,让环卫工人不再有热死街头与整月不工作的悲情反差。


地方征收“过头税”再“抬头”  网民:杀鸡取卵要不得

      综合媒体报道,广东、山东等地审计部门近期发布审计结果显示,征收“过头税”又有抬头之势。部分县市为完成税收征缴任务,多征或提前征收税款。有的在时间上“过头”,如将明年的税提前到今年征收,有的则在幅度上“过头”,如巧设名目征收税费。舆论质疑,“过头税”为何年年有?监管为何年年“睡过头”?

      新华网:征收“过头税”,本质上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做法,一是提前征收,不顾当地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造成企业税负过重;二是超额征收,过度抽取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造成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支付工人工资福利的能力缩水。与其采取征收“过头税”这种“莽夫”式的蛮干,不如开源节流。帮助企业创造健康的营商环境,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这样,既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创造了优质税源。

      网民“赵茂盛”:“过头税”年年有,监管却连年“睡过头”。究其因,一者源于地方过渡依赖财力投入拉动经济,谋取政绩的冲动;二者来自税收脱离经济增长的指令性任务考核,迫使征税机关不得不寅吃卯粮保增长。而从两者突破税收法律规范的共性来看,“过头税”背后是“税收法定”问题。税收不“法定”,征、纳税也就无基准优异。对此,只有减少和规范授权立法,完善税收立法,才能阻止年年“过头税”乱象,才能唤醒“睡过头”的监管。


同种药内地比香港最多贵万元  舆论:以药养医何时休?

      《人民日报》日前报道,继狂扫奶粉之后,药品也正成为内地游客在香港及其他海外地区大宗消费的目标。香港的一些药房,每天的销售额中内地游客的消费就占了约一半。内地游客爱到香港买药,价格是最主要原因。以治疗乳腺癌的药品赫赛汀为例,北京医院的价格为人民币24500元,而香港药房报出的价格是人民币18400元,有的甚至只要14800元,相比内地医院,香港药房的药价要便宜近1万元。

      《新京报》:香港和内地药品价格的“剪刀差”如此巨大,显然不只是关税问题。内地药品价格虚高,和“以药养医”的体制相关。另外,内地医药行业的公关、贿赂成本高企,也是重要原因。近来,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深陷贿赂门,国内药企的会议成本也同样开支巨大。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患者。减低药价,减轻民生负担,需要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理顺内地医疗行业的定价机制,打击行业腐败。

      《广州日报》:要想让内地药价降下来,以下经验值得学习:其一,政府将采购权下放,采购形式多样化,可多个医院联合招标采购,或委托第三方采购;其二,彻底打破以药养医的模式,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疗费,让医生收入与药费脱钩;其三,下调急救以及治疗中必须使用的进口药关税。当然,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政府加大医疗投入,让公立医院和医生都无须靠卖药提成来生存。


县委书记公款吃喝被免职  媒体:警醒了谁?

      新华网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13日通报了“龙胜各族自治县领导干部公款吃喝”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县委书记唐天生被免职,县长王少荣、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潘德辉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责成参加公款聚餐人员个人承担餐费。7月29日,县委书记唐天生与其他县领导在酒店用公款工作聚餐,并对前去采访的记者呵斥“你尽管报!”,从而引发舆论热议。

      《钱江晚报》:对比天价餐,三千多元的是工作餐;可对比百姓的家常便饭,三千多元的工作餐就是天价餐。如果是照着官场的标准来,书记被免会落一声“倒霉”的叹息;可若是照百姓的标准来,书记被免就应该只是一场吏治风暴的开始。在这个事情上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做法,我们只能相信,书记的这次被免,其实也不是因为他吃了多少,吃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上了新闻排行榜。

      荆楚网:将公款吃喝的涉事官员免职,恐非治本之策。要保证“八项规定”的执行力,还需要彻底公开“三公经费”以及有效的公众监督,倘若没有群众的抓现形、围观、检举,很难想象公款吃喝的官员会被免职。希望县委书记唐天生因公款吃喝免去职能够敲响警钟,给人警醒,让官员认识到公款吃喝的危害,让公众认识到民意监督的力量。官员若要保住乌纱帽,一定要离公款吃喝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