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热点:监管不能“瞎”!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近日,汇源、安德利、海升等果汁企业,涉嫌收购廉价“瞎果”做果汁。“瞎果”,指腐烂变质、或是在未成熟之前就掉落的水果。据报道,这种腐烂变质的水果都送到果汁厂做成果汁或是浓缩汁,品相较好的但未达到零售标准的水果则被运往罐头加工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闻悉后紧急部署初步调查。网民质疑,用“瞎果”做的果汁,还能喝么?
《西安晚报》:“瞎果”事件,目前仍有多个问题待解:其一,当地监管部门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其二,涉事企业如被坐实,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其三,用“瞎果”制造的果汁为何能够通过检验?此外尚需反思,劣质水果制造果汁,早已不是新闻,为何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国内企业是否缺少有针对性且具有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如果没有,就应该及时制定;如果标准不健全,就应该积极完善。
《扬子晚报》:“收购瞎果”本只是黑心小作坊的路数,却不想竟被某些“著名企业”发扬光大。较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巨型企业构成庞杂,终端掌控者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出现“某地某厂”违规操作的现象。近年来频曝“大企业之殇”,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于,肆意“开疆拓土”与管理链条缓慢延伸之间的不对称。但任何企业的道德水准与职业追求,都理当与自身所占据的市场地位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