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观察:公车改革,迎来破冰之举

舆情观察:公车改革,迎来破冰之举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7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新华网25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我国将推进社会化、市场化公务用车制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新京报》:“三公”经费中,最高最难管的就是公车经费,如果加上司机的经费的话,还要高出一头。很多人一直在期待反浪费条例有没有车改的内容,显然,已公布的反浪费条例内容可谓不负众望。总体上说,该方案综合各地的车改方案,又超越了各地的方案,保持了公车制度的一致性与严肃性。希望车改在达到节约的目的外,还能够重树政府的形象。

      《北京青年报》:无条件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将是我国公车改革取得的最大成果。不难预计,这项改革将遭到来自“公车利益群体”的强烈反弹和巨大阻力,但无论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都不能成为改革缩水或倒退的理由,只有坚定迈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一步,才能真正走出公车治理的恶性循环,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公车制度改革,才能实现节约财政资金、助推廉洁从政的目标。

      网民“凌霄云”:同样一次公务出行,用公车的综合成本,可能是用私家车或乘用出租车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交通补贴很自然地完成了公务活动的市场化承载,从总体上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因而,这次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契合了社会心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减少个人占公家便宜,同时又很好地发挥了社会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中央此次作出规定,切准了民众脉搏,切合了实际需要,堪称一次破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