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观察:期待改革“第一枪”

舆情观察:期待改革“第一枪”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新华网消息,17日举行的上海市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公布“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地方上公布的第一个国资改革方案。拥有我国体量最大地方国资的上海,2012年国资委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占全国地方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的1/9、1/8和1/4。显然,上海的探索对全国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将带来“第一枪”的示范效应。

      新华网:国资国企改革能否成功,关键是看能否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竞争力。在具体措施上,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要敢于“开闸放水”、“放虎归山”,让国企在实行市场化管理中激发活力,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上海的新探索部署周密、可圈可点,值得期待。

      《新京报》: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规范了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试图以市场化的方法来用人;不过改革仍未触及如何避开上级任免国资国企高管的问题。市场经济规律有时不能在国企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很大程度是因为国企高管任职与否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而非市场。这一问题如何得到突破还需各级政府和各地国企继续探索。

      《南方都市报》:国企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至今已固化成一股坚定的既得利益,阻碍了市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此次上海改革,从“管国企转为管国资”,在国企高管终身制上寻突破,防止国企无节制扩张并打破国资股权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绝对控股,种种措施值得期待。但是,国企改革的去行政化仍是条漫漫长路,需要更多细则改变这个权力钳制着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