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热点:法理须硬气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新华网报道,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建立的名为“天罗地网抓小偷”的涉案图像协查平台1月6日正式上线。在这一平台上,警方将“电子眼”捕捉到的身份难以确定的盗窃犯罪嫌疑人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公众,让广大网民协助来核实其身份并提供破案线。对此,有网民表示,“网上抓小偷”不能忽视法律风险。
《新闻晨报》:南京警方利用网络平台抓捕小偷,是因为不少犯罪分子在各地流窜作案,依靠传统破案方式难以适应。不过,尽管警方已就这一做法请教了法学专家,从法理上得到了论证,但在旁观者看来,仍然风险不小。
《海口晚报》:“网上抓小偷”,映射出公权和私权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这层关系中,公权的深入需要有法律保障,在法律尺度内活动;私权更应该被保障,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唯有当“网上抓小偷”兼顾起法律和情理的双重因素,让公权和私权都在法律的尺度内活动,行为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也才能推进得更顺利。
顾俊(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南京警方采用的是新手段,脑袋里装的仍然是老观念。如此观念若不彻底改变,不要说网上通缉难免出错,说不定还会在更加明显不当的场合出现失误,到时就不是简单请几位法学专家做些“合法性论证”就可以开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