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热点:金色大厅“镀金之旅”乱象频现

舆情热点:金色大厅“镀金之旅”乱象频现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青年报》报道,政协文艺界别9日分组讨论时,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提到,目前很多“走出去”的演出就是自娱自乐,质量难以保证。据介绍,去年1至8月,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共接待了133个来自中国的音乐团体,大部分都是到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的,他们并不在乎票房,有的甚至“搭上钱都没人看”。舆论呼吁,应加强文艺团体“走出去”的审核,以保障“走出去”的水准。

      评论员晏扬:金色大厅之所以成为中国演员的“卡拉OK厅”,其一,国人好面子,此等光鲜荣耀之事,区区两三万欧元何足挂齿;其二,通过走捷径,“镀金”后再回到国内炒作,可谓事半功倍;其三,不少官员向来喜好政绩,一些部门把辖下的文艺团体或演员送到金色大厅演出,都是打造“政绩工程”的锦上添花之举。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才使得维也纳金色大厅,变成了一拨拨中国演员的“卡拉OK厅”。

      《新京报》:文化“走出去”,靠的是实力,是依托于市场自发而成的口碑,而非靠行政之手“揠苗助长”。当然,这最需要的,不是制定国家标准“用一个标准审批”,而是收束行政力量、靡费公帑的冲动。如果用公费来满足某些单位、个人的虚荣,用烧钱来把玩艺术,也就是变相的公款旅游,以及真人版的“小丑演出”。表演得再逼真,也换不来什么文化自信,只能是沦为笑柄。

      《郑州晚报》:中央八项规定公布后,演艺市场缩水严重,说明“镀金”演出,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外演出领域,国内也同样存在。要想根治此病,除高悬监管之剑外,根本之策在推动破除体制性依赖,走向市场。只有艺术演出领域建立起正常的文艺市场秩序,斩断依靠体制喝奶的利益纽带,才会脱离“金色大厅”式的依赖,真正由唱给少数人听,变为唱给观众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