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一个处长就能拖黄一个项目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新华网11日消息,两会期间,据代表们反映,一个处长、一个科长就导致一个项目拖了很长时间,或者拖黄了的事,太多了。不只一人感慨,要想经营好企业,首先要“经营”好部门;“经营”好部门,必先“经营”好处长。不少人把这种“经营”归纳为“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现象,不知“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算哪门子经济?跨过这道坎究竟有多难?
《长江商报》:“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究竟是什么经济呢?一是,许可申请和审批过程给相应掌权人提供了“寻租”的机会,可称“权力经济”;二是,行政管制利于垄断企业,有了行政管制带来的壁垒(限制新手挤入),行业垄断可以继续保留其管制“租金”。而“简政放权”则能够通过对行政审批权力的依法严格规范,令其透明、高效地运行,压缩掉“寻租”空间,并促进行业、市场壁垒的打破。
《广州日报》:“处长经济”的根源,还是手中把持的权力用于寻租变现,从而形成超越职级的“怪胎”。而要打破“处长经济”,遏制小官大贪,也该从规范权力运行入手。行政审批改革提出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只要让处长们把手中的权力拿出来晒一晒,让办事人对经办人员的办事效率评一评,必然切断处长们将权力变现的暗道。
《法制日报》:如果想改变“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现象,仅仅取消审批还不够,关键是要真正简化权力运行的距离,简政放权,打通中梗阻,让市场要素自由地配置。此外,还要坚定地推动决策公开,以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实现资源与市场、政策与民众、政府与社会的全方位对接。只有真正将决策的能量转移到公众一边,科长、处长们的能量也才能得到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