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节俭令”引发演出市场洗牌 加快转型方能“突围”!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综合媒体报道,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及“节俭令”颁布两年来,演出市场两极分化严重。那些高度市场化的公司,因为从来靠无可靠,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当年那些靠政府买单和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演出邀约多得接都接不过来的公司,开始在愁怎样保持演出量,怎样保证员工的工资,一批小演出公司轰然倒闭。
《广州日报》:国内演出市场并非遭遇寒冬,而是进入深度调整和洗牌阶段。特别是对于一些原本“不愁嫁”的国字号演出团体,更是加大力度进行转型的有利时机。市场才是演艺行业的真正试金石。借助权力之手、耗费财政资金制造的文艺演出盛况,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繁荣。只有参与市场竞争,摆脱靠“公款包养”的命运,演艺市场才能走向真正的繁荣。
网民“邵宇芳”:国内不是不需要高端演艺,而是这种高端的演艺行业必须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民间消费的基础之上。公款消费被限制,对于靠行政权力的“滥用”来支撑的演艺团体来说是冲击,更是机会。假如不积极去开拓民间市场,而是依旧把目光紧紧盯住公款消费,则注定在行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最先受到致命冲击。这看起来相对残酷的过程,实际上却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