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微策九:微言入心 夙喻动众

微策九:微言入心 夙喻动众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4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亲民活动中要善于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

  怎样塑造符合民众期待且利于外界接受的领导人形象,是现代政治生态下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国外领导人玩“亲民秀”,已经是常规动作,比如多国政要都开通了“推特”,时不时秀一秀自己普通人的一面,以展示人情味儿和“软实力”。中国国情不同,国家领导人直接开微博,或许短期内还不现实,但像“学习粉丝团”这样的账号,还是受到了很多人追捧,并吸引了外媒关注。而这些账号之所以能保持活力,与其时不时就能播发一些“习大大”的精彩花絮有关。

  在如今的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包办”领导人的形象塑造。“习大大”走访胡同,在还没有官媒正式发稿的情况下,图片和视频已经在网上扩散传播。这种即时的、去中心化的传播,对领导人的要求高了很多,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对民意更精准的体察。但若适应它、善用它,会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微博的兴盛标志着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的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实现了从金字塔式的自上而下的传播到网状式点对点传播的完美蜕变。弱关系、强沟通的媒介特性为中国官员的政治营销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由于信息传播不畅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或许能够凭借新媒体得到解决。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微博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倾听民声的平台,为各级官员提供了一个信息的上传和下达的平台。虽然实现这一构想就目前而言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从长远来看,新媒体的确是实现官民沟通的最佳方式之一,同样也是政治营销的有效平台。

  典型案例

  2014年习近平三次微博“首发”行程引热议

  2014年3月17日13时,草根网友@小道妹子在微博平台首发了“习大大来开封了”的消息,随即引发网民高度关注。新浪网第一时间将头条新闻改成《网友爆料习大大在开封》。@报纸观察对此解读道:“用'网友爆料'最高领导人的行踪,还是头条,过去那些年,很难想象。”

  其实,早在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前往北京庆丰包子铺月坛店就餐的消息,信息首发源头即是微博网民,@新华视点、@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微博都未能抢到“首发”。“习近平排队买包子”也成为当时一大热门话题,许多网民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是带头反“四风”,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雾霾中视察北京南锣鼓巷,这条消息的首发同样来自草根网友。

  案例点评:

  习近平频频出现在网友镜头下,出现在微博舆论场,令公众看到总书记的亲民风范。这也提醒各级党政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时刻想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更多地想着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走进群众,才能够更好地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心,才能够始终与群众心贴心,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支持。

  典型案例

  蔡奇:微博上的亲民官员

  蔡奇发布第一条微博是在2010年5月13日的22点50分,那时他已担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这条夸赞浙江丽水风景的共74个字的微博,获得了259条评论。彼时,网友更多地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此后近4年时间,蔡奇在腾讯微博发布了9278条广播,平均每天更新6.3条。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条微博下面,网友留下的上万条评论。

  这位出生于1955年的射手座官员,以浙江省委常委的身份,成为当时公开开设微博的地方官员中,行政级别最高的一位。从此,蔡奇拥有了两个身份:现实生活中的浙江省委组织部长,网络世界中的微博达人。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诸暨一名3岁半的男孩被三条狼狗撕咬成重伤。男孩家人发微博讲述惨剧过程,直指狗主人是当地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并配上男孩血淋淋伤口的照片。一时间,舆论迅速发酵,网友们群情激奋,谴责甚至谩骂的声音此起彼伏。会议间隙,蔡奇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条微博,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在网上转发并写出“已告诸暨巿协调处理”,安抚网友的情绪。半天后,调查结果公布,恶犬被证实是一家工厂的护厂犬,蔡奇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澄清了传言。

  案例点评:

  没有官威,语言平实,经常和网友交流互动,人们亲切地把他称呼为“蔡叔”。而无论大事小情,蔡奇尽量都会给出答复。官员开博的本意是融入社会,和群众交流。潜水的官员微博,只能被称为一个普通网民微博。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官员微博。政务处理,就应该摒弃形式主义的条条框框,而网络,正是最透明的公开政务的平台。

  典型案例

  陈里微博请农民工吃饭

  2013年5月,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发布消息,说想邀请几位农民工兄弟一起吃饭。5月27日,8名应邀前来的农民工和他一起吃了羊肉泡馍,吃饭期间,有赴约者将当晚吃饭的情况发上微博。这一事件随即引发热议,陈里此举也被一些人质疑是作秀。本周三凌晨,陈里在微博回应质疑并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表示“希望大家多支持监督”。

  案例点评:

  从微博的虚拟网络空间,到实际工作,陈里的微博请农民工吃饭的举动,确实起到了从网上到网下的桥梁作用。只是原本想用约民工吃饭的方式倾听基层民意,却被外界质疑是借此作秀,有人怀疑陈里的微博是秘书代为打理的,也有人怀疑那几名农民工是事先安排好的“托儿”。面对无理质疑,陈里的态度很坦然也很诚恳,他觉得多数网友的质疑都是善意的,“有质疑很正常,如果全是赞美的声音,反而证明有问题”。陈里在微博访谈中说了一句话:“我们上了学、当了领导、进了城,我们的裤腿依然沾有泥巴味,我们不能忘记家乡的父老。视百姓的事为大事,才能真正把他们放心上。”如此简单质朴的一句话,不同于我们平时听到的那些官腔,却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官员的诚意。

  典型案例

  如何打造“社交政要”

  在对美国人使用政府网站的习惯调查后,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现,在定期访问或使用政府网站的美国人中,高达43%的人对政府的评价比两年前提高。因此,使用政府网站越频繁的人,越容易对政府产生好感。难怪各国政要在竞选和执政中频频利用数字技术。推特评价机构twiplomacy。com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77.7%的国家领导人拥有社交媒体账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是第一位注册微博账户的俄罗斯领导人,并将微博沟通作为一种体察民情的工作方式;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脸谱”上有大约20多万粉丝,人们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默克尔温情生活与出行动向,拉近了这位政坛“铁娘子”与民众的距离。


  更有甚者,微博上的“140个字符”之差,便可让选情天差地别。2012年8月,为大选造势,奥巴马在社交网站Reddit上发布“我是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问我任何问题,半小时内我都会回答”。为了解除网友质疑,还上传了奥巴马坐在电脑前打字的照片。活动从4:30开始,吸引大量网友,高峰时段逾3万人同时浏览页面。奥巴马共回答了7个问题,包括任职以来最艰难的决定、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等。该话题获得45.5万人投票,其中23万人评价很好,获得9019分关注度。Reddit是一个活跃的民间社区,奥巴马竞选团队很好地参与其中,与网友打成一片。而同期,罗姆尼团队的战略还停留在筹划购买微博热门话题,被奥巴马团队远远甩在后面。

  案例点评:

  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倾听民声的平台,为官员们提供了一个信息的上传和下达的平台,同时也是政治营销的有效平台。被网友亲切的称作“蔡叔”的蔡奇,与一般官员的谨小慎微和上纲上线不同,他的微博敢于批评既有政策,语言平易近人,再配合“叽叽喳喳”等个性化标签,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蔡奇的微博谈论的话题也从不局限于政务,而是天南海北无所不包,这也为官员使用微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在经营微博的近4年间,他多次化解舆论危机,被李开复评价为“中国最懂互联网的官员”。除官员外,国家元首的亲民活动也可以借助微博等自媒体展开。奥巴马在总统竞选时就很好的运用了社交媒体,与网友打成一片。习近平三次微博“首发”行程,经过网友的自发传播而成为民众讨论的焦点,而非以往通过主流媒体或传统媒体披露。网友通过转发、评论、跟帖等形式参与讨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习近平的亲民举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微博中的“学习粉丝团”账号,因其亲切的俏皮称呼和经常发布习近平近距离的生活照等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也在习近平的亲民形象塑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