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浙江经济理事会官网!
当前:浙江经济理事会 > 舆情扫描 > 舆情观察:庞胡瑞 上海“奢华宴请”拉开新年吏治舆情序幕

舆情观察:庞胡瑞 上海“奢华宴请”拉开新年吏治舆情序幕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从“万元羽绒服”到“上海踩踏夜领导用餐饭店被曝光”,年后网络舆情在呈现上扬态势。而伴随期间的是舆论对舆情事件方方面面的聚焦,这种舆情次生灾害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往往会把官员推到舆论的前台。在哈尔滨大火和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舆情发酵中可以明显监测到这个舆情传播细节。

      近期涉及到“上海踩踏夜领导用餐”的新闻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该事件虽然未得到官方的报道和回应,但是舆论热潮已经把关注度推高到舆论的高点。

 对比两起事件可以发现:次生灾害相伴爆发,围绕中心明确

      相对于舆论次生灾害产生的“滞后性”,上海踩踏事件在1月12日之后才有网民爆料“踩踏夜当夜黄浦官员在奢华餐厅用餐”,而“哈尔滨万元羽绒服”事件则基本与火灾事件相伴而生,舆论的聚焦面相对集中。

      从舆情爆发的时间轴线看,在网络舆情未产生良好引导的情况下,民众的情绪容易被舆论左右,涉事官员的不良形象容易成为次生灾害发生的导火索。

      舆情辐射面广,互动媒体把握话语权

      在“双微”发力的情况下,曝光型舆情事件的发生主体依旧是在微博,通过两个数据的直接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相对于事件产生后传统媒体深究两起责任事故的产生原因,互动媒体更细究新闻中的“细节”,哈尔滨“万元羽绒服”事件即由网民放大网站图文直播的图标而来。

      “吏治舆情”在过去的2014年是当之无愧的焦点,无论从“八项规定”的落实,还是到“拍蝇打虎”式的反腐,对为官群体的管理成为了网络舆情的最大看点。进入到2015年,新年伊始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哈尔滨大火”都在相同的时间节点产生了网民自发组织的“人肉搜索”2.0,即没有计划性,也没有规律性,但是更有针对性,使得两起事件无论在曝光的方式还是诱因上都有着出其不意的相似。在这几个相同点上应该能看出步入新一年“吏治舆情”将会首先从官员的舆情次生灾害中下手,甚至大胆猜测,此类纾解民意式舆论曝光甚至会成为突发事件的“舆情标配”。

      从舆情角度来解读两次事故带来的官员形象的“次生灾害”实际能勾勒出新一年吏治舆情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网络监督,整风利器。相对于互联网发展初期涉及网络人肉的无规律曝光,现今的舆论曝光步入了科学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新时期,网民的举报更为精准,媒体的舆论造势也更为巧妙。

      虽然2014年初关闭了网络“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大门,但是中纪委等司法机构的线上举报使得网络空间的举报的发展变得更为真实可信。可以说,2015年,中央吏治,依旧继续依赖网络。

      第二个趋势:纾解民怨,问责官员。总结两次事件,都能看出来无论是上海外滩踩踏还是哈尔滨大火,都是明显的责任事故。“媒体的批评+群众的义愤填膺”造就了网络舆论空间针对该事件的恶评。

      舆论通过对涉事官员个人或者集体的曝光性问责,非但没有收到舆论主管部门的苛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传统媒体报道的推进,这变相说明在针对吏治的本身,官员要逐渐适应新的趋势:舆论攻势。